正确答案: ACD

司法的依据主要是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当代中国司法原则"以法律为准绳"中的"法律"则需要作广义的理解 司法权不是一种决策权、执行权,而是一种判断权 当代中国司法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题目:关于司法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可以成立?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第 29 题 根据现行有效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列哪些属于行政给付?(  )
  • 某行政机关对因公牺牲人员给予的抚恤金

    某县人民政府对农村“五保户”给予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行政机关对退伍军人的工作安置

  • 解析:行政给付是对特定的相对人赋予一绽的物质利益或与物质利益有关的权益,其形式主要有抚恤金、最低社会保障金、社会保险金以及安置等。C项属于企业内部的奖励行为,不是行政主体的给付行为。

  • [单选题]第 38 题 某单位排污违反《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市环境保护局经市政府批准对其作出署名为市环保局的行政处罚决定,该单位不服提起行政诉讼。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 应当以环保局为被告

  • 解析:《行诉若干解释》第19条。

  • [多选题]关于《民事诉讼法》对期间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

    当事人提出证据的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

    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期间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

  • 解析:本题考核民事诉讼期间的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184条 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二年后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 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据此可知,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间是法定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 规定。因此,A项正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3条规定,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第34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据此可知,当事人的举证时限不适用中止和中断的规定。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6条规定,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根据上述规定可知,B项命题存在瑕疵,命题者可能忽视了法条关于举证时限可以申请延长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215条第1款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因此,C项正确。

      《民事诉讼法》第147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根据上述规定可知,法律没有对当事人提起上诉的期间可以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作出规定。因此,D项错误。


  • [多选题]2011年6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布《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结果,30多天收到82,707位网民的237,684条意见,181封群众来信,11位专家和16位社会公众的意见。据此,草案对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进行了调整。关于这种“开门立法”、“问法于民”的做法,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 
  • 这体现了立法平等原则 

    这体现了立法为民、增强立法主体自身民主性的要求 

    这表现了执法为民的理念 

    这体现了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 

  • 解析:

    B

      选项A错误。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不意味着立法平等。

      选项B正确。坚持民主立法,就是既要体现立法内容的民主,又要体现立法过程的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必须注重把立法为民贯彻始终,增强立法主体自身的民主性,扩大公众参与立法。因此,在立法过程中,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坚持“开门立法”、“问法于民”的做法,体现了立法为民、增强立法主体自身民主性的要求。

      选项C错误。本题体现的是立法,而不是执法。

      选项D错误。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题立法中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并没有体现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

     


  • [单选题]下列关于宪法结构的提法哪一种正解?( )。
  • 各国的宪法典在总体结构上一般包括序言、正文和附则三个部分

  • 解析:「考点」对宪法结构的理解「解析」附则是宪法的组成部分,其效力与一般条文相同,我国l982年宪法没有附则,另外我国1982年宪法没有规定国歌。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证券从业 人力资源师 司法考试 秘书资格 社会工作者 公共营养师 教师公开招聘 技工类 社区工作者 食品安全员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