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饮食习惯因素

题目:再生障碍性贫血与下列哪些关系不显著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①放射因素:如放射线及放射性物质。②化学因素:化学物质及抗癌药物、氯霉素、磺胺类药、保泰松、抗癫痫药。③生物因素:某些疾病造成如伤寒、传染性肝炎、病毒感染等。④其他因素:体质因素,如范可尼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类白血病反应可出现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

  • 解析: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成熟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常出现中毒性颗粒和空泡。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骨髓象除了有粒细胞增生和左移现象外,没有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异常。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大致正常。

  • [单选题]成人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的参考范围(手工法)是
  • 0.008~0.02


  • [单选题]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形成微血栓的机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血小板聚集活性减低致血管扩张

  • 解析:血小板能充填受损血管内皮细胞脱落所造成的空隙,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过程,故能增强血管壁的抗力,减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口腔医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正高)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正高) 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副高) 肾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7) 皮肤与性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38) 中医护理中级职称(代码:374) 主任/副主任护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