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降低血压
题目:蛛网膜下腔麻醉及硬脊膜外麻醉时常合用麻黄碱,其目的是防止局部麻醉药
解析:蛛网膜下腔麻醉及硬脊膜外麻醉,常常由于麻醉平面过高(超过胸4)而导致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血管扩张、回心血减少,而产生低血压。麻黄碱的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可使收缩压升高较舒张压为显著,平均动脉压增加,但心率的改变不甚明显。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故常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及硬脊膜外麻醉时加入麻黄碱15~30mg,避免患者出现低血压。故本题选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含有交感神经元胞体的是
侧角
解析: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段全长及腰髓1~3节段的灰质侧角。因此选C。
[单选题]慢性酒精中毒不出现
病理性醉酒
解析:记忆障碍是酒精依赖者的特有症状之一,称为柯萨可夫综合征,故不选A。严重的慢性酒精中毒病人,如突然断酒,大约在48小时后出现震颤谵妄,故不选B。慢性酒精中毒可导致戒断综合征,故不选C。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可有病理性嫉妒,故不选E。慢性酒精中毒有长期大量饮酒史,故病理性醉酒并非慢性酒精中毒的特点,本题选D。
[单选题](2007)胎盘的组成为
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
解析:1.羊膜
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是胎盘的最内层。羊膜光滑,无血管、神经及淋巴,具有一定的弹性。
2.叶状绒毛膜
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是胎盘的主要部分。胚胎发育至l3~21日时,胎盘的主要结构——绒毛逐渐形成。约在受精后第3周,当绒毛内血管形成时,建立起胎儿胎盘循环。
与底蜕膜相接触的绒毛,因营养丰富发育良好,称为叶状绒毛膜。绒毛末端悬浮于充满母血的绒毛间隙中的称游离绒毛,长入底蜕膜中的称固定绒毛。蜕膜板长出的胎盘隔,将胎儿叶不完全地分隔为母体叶,每个母体叶包含数个胎儿叶,每个母体叶有其独自的螺旋动脉供应血液。
孕妇子宫螺旋动脉(也称子宫胎盘动脉)穿过蜕膜板进入母体叶,母儿间的物质交换均在胎儿小叶的绒毛处进行,说明胎儿血液是经脐动脉直至绒毛毛细血管,经与绒毛间隙中的母血进行物质交换,两者并不直接相通。绒毛组织结构:妊娠足月胎盘的绒毛滋养层主要由合体滋养细胞组成,细胞滋养细胞仅散在可见,滋养层的内层为基底膜,有胎盘屏障作用。
3.底蜕膜
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底蜕膜表面覆盖一层来自固定绒毛的滋养层细胞与底蜕膜共同形成绒毛间隙的底,称为蜕膜板,从此板向绒毛膜方向伸出一些蜕膜间隔,将胎盘母体面分成肉眼可见的20个左右母体叶。
[单选题]4岁小儿,近2个月低热,乏力、易怒且消瘦。体检:颈部淋巴结肿大,肺无啰音,肝肋下1.5cm,结核菌素试验(++),胸片:右肺可见哑铃状阴影,诊断为
原发综合征
解析: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前者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炎组成;后者以胸腔内肿大的淋巴结为主,而肺部原发病灶或因其范围较小、或被纵隔影掩盖,X线片无法查出,或原发病灶已经吸收,仅遗留局部肿大的淋巴结,故在临床上诊断为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此两者并为一型,即原发型肺结核。
[单选题]所测口腔温度为38.5℃属于
中度发热
解析:体温升高不超过38℃为低热;38-39℃为中等热;39-40℃为高热;超过41℃为过高热。
[单选题]女,40岁。肥胖、高血压、闭经2年。查体:BP160/90mmHg,向心性肥胖、脸圆。多血质外貌,腹部可见宽大紫纹,血糖11.8mmol/L,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库欣综合征
解析:患者肥胖、高血压、闭经2年,向心性肥胖、脸圆,多血质外貌,腹部可见宽大紫纹,最可能诊断为库欣综合征。
[单选题]脑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动静脉畸形
解析:脑血管畸形有4种主要类型: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静脉血管瘤和囊性动脉瘤。其中以动静脉畸形最多见,约占半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