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2.5~3.5年
题目:患儿,女,5岁。患白血病8个月,予正规化疗,现发热1天。查体:体温40.1℃,胸骨压痛,各关节疼痛。心肺腹部未见异常。
解析:1.白血病细胞浸润的表现 :(1)肝、脾、淋巴结增大:增大的肝、脾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可有压痛。全身淋巴结轻度增大,多局限于颈部、颌下、腋下及腹股沟等处。有时可引起压迫症状,如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可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和静脉回流受阻等。 (2)骨和关节浸润:白血病细胞易侵犯红骨髓,故白血病儿童骨、关节疼痛较常见,如胸骨压痛,四肢长骨、肩、膝、腕、踝等关节疼痛。 (3)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白血病细胞侵犯脑实质或脑膜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儿可出现头痛、呕吐、嗜睡、惊厥甚至昏迷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脑神经麻痹等。因多数化疗药物不能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发生率较高,是导致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 (4)其他器官浸润:白血病细胞浸润睾丸时引起睾丸白血病,表现为睾丸局部增大、触痛、阴囊皮肤呈红黑色,由于化疗药物不易进入睾丸,是白血病复发的另一重要原因;白血病细胞浸润眶骨、颅骨、胸骨、肋骨或肝、肾、肌肉等组织,在局部呈块状隆起形成绿色瘤;浸润皮肤,出现丘疹、斑疹、结节或肿块;心脏浸润可引起心脏扩大、传导阻滞、心包积液及心力衰竭等;肾浸润可出现肾增大、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消化系统浸润可出现口腔溃疡、局部肿胀、食欲减退、腹痛、腹泻、便血等。
2.骨髓象是确定诊断及判断疗效的重要依据。典型的骨髓象是:该类型白血病的原始及幼稚细胞极度增生,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3.预防感染,感染是患儿最常见、最危险的合并症,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预防感染尤为重要。
4.总疗程需持续完全缓解2.5~3.5年方可停止治疗,并继续追踪观察数年。有条件者可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不仅可提高患儿的长期生存率,而且还可能根治白血病。一般在第一次化疗完全缓解后进行。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流脑患儿皮疹的特点有( )
皮疹初期针尖大小,红色充血性
很快融合成片,大片瘀斑,可波及全身
紫红色
解析:在发生瘀点之前,可见有一过性细小的红斑。其瘀点很小,呈污秽色,形状不规则,中心可稍隆起,可有灰白色小水疱或脓疱。主要发生在四肢或躯干,多不对称,口腔粘膜常受侵犯。在暴发型者,短期内全身皮肤粘膜可出现广泛性瘀点瘀斑,数目不断增厚,迅速融合成片,且可发生坏死,称为华佛氏综合征。
[多选题]家庭访视分为两种,它们是
初次访视
连续性访视
解析:家庭访视分为两种,它们是连续性访视和初次访视。故选AC。
[多选题]关于先天性巨结肠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病理变化是肠壁肌间和黏膜下神经丛内缺乏神经节细胞
结肠或直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
分为常见型、短段型、长段型、全结肠型
解析: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以便秘为特点,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缺失;结肠或直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分为常见型、短段型、长段型、全结肠型
[多选题]婴儿期重点预防的疾病有
佝偻病
营养不良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解析:婴儿期重点预防的疾病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
[多选题]关于小儿身长的指标,下列陈述哪项是正确的
出生时平均为50cm
1周岁约为75cm
2周岁约为85cm
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5cm
解析:出生时平均为50cm;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cm,6个月时达65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5cm,全年约增长25厘米
[多选题]社区护士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主要工作包括
传染病的预防
阻止传染病的蔓延
社区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和管理
解析:社区护士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主要工作包括传染病的预防,阻止传染病的蔓延,社区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和管理。故选ABD。
[多选题]影响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包括
健康生活方式
空气清新
水源清洁
双亲育儿态度
社会、经济与文化状况
解析: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两个最基本因素。环境因素中的健康生活方式、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双亲育儿态度、社会经济与文化状况等均可对小儿生长发育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