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可表现为中枢性面瘫
题目:关于颅底骨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解析:颅底骨折绝大多数是线形骨折,个别为凹陷骨折,按其发生部位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女,26岁。近1个月出现失眠、难以入睡、食欲较差,体重减轻2kg,自觉无用、孤独,没有人关心自己,对未来也不抱任何希望。偶尔出现生不如死的想法。目前此患者存在的突出症状是( )
“三无”症状
解析:“三无症状”即无望、无助、无用。
[单选题]成年后生长素分泌过多会导致
肢端肥大症
解析:生长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它能动员体内各方面的能量和原料供应,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身体细胞的大小和数量,无论是骨骼,或是内脏器官的大小都增长,骨骼增长导致人体增高,这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起的作用更大,内脏器官体积的增大与身高体重大体上成比例,幼年时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成年后分泌过多就会导致肢端肥大症。成人后发病的称为"成人甲减",重者表现为黏液性水肿,故又称为"黏液性水肿",为非凹陷性黏液性水肿。更严重者可出现昏迷;胚胎期或婴儿期发病者,称为"呆小病"或"克汀病"。
[单选题]乙型肝炎病毒造成肝细胞病变,最主要的机制是
诱发细胞免疫
解析: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①细胞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②体液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损伤;③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损伤。乙型肝炎病毒造成肝细胞病变是因为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故选C。
[单选题]患者男.55岁。肝硬化8年,查体有少量腹腔积液。如患者应用利尿剂,首选的是
螺内酯(安体舒通)
解析:肝硬化腹腔积液者目前主张联合使用螺内酯和呋塞米。A、C、D、E尽管都是利尿剂,但不是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的首选,故选B。
[单选题]女性,35岁,患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因慢性心力衰竭,每日服用地高辛0.125mg,10天前气促,水肿症状加重,心率120次/分,心律绝对不规则,首选地治疗是
静脉注射毛花苷丙
解析:静注10分钟起效,最大作用时间在30分钟至2小时,作用持续1-2天。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适用于情况紧急时,0.4-0.6mg以25%葡萄糖液稀释后静注(5分钟以上),2-4小时后需要时再给0.2-0.4mg,起效后可改口服洋地黄强心甙。
[单选题]以下关于普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通过普查可以得到某种疾病的发病率
解析:普查指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目的: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某些疾病;②了解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如对儿童身高、体重、发育状况和营养的调查。
[单选题]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主要产生IgG抗体
解析:本题为综合理解类型题,考核B细胞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点,同时需掌握与初次应答产生抗体的区别。B细胞再次应答抗体产生的特征是:①潜伏期短,大约为初次应答潜伏期(10~15天)的一半,因此A、B均错误;②抗体水平高(有时可比初次应答高10倍以上),因此D错误;③抗体维持时间长;④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剂量小,因此C错误;⑤再次应答主要产生高亲和力的IgG抗体,而初次应答中主要产生低亲和力的IgM抗体。因此只有E正确。
[单选题]诊断脑死亡最可靠的依据是
血管造影证明脑血液循环停止
解析: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传统上判断死亡的标准是心跳、呼吸停止,神经反射消失。随着医学的发展,呼吸、心跳都可以用人工维持,但由于心肌有自发的收缩能力,所以在脑死亡后的一段时间里还可能有微弱的心跳,而呼吸必须用人工维持,因此自主呼吸停止是判定临床脑死亡的首要指标。而缺氧6~10分钟后神经细胞即可以出现不可逆性损伤,故脑血液循环停止是判定脑死亡最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