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腧穴大体上可分为三类,这三类包括
  • 正确答案 :B
  •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 解析:腧穴的主治特点(即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1.近治作用 :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的和最基本的特点,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 2.远治作用 :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有远治作用。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部的局部病证,还能治疗本经所过处的颈部和头面部病证,这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的反映。 3.特殊作用 :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所谓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穴退热,至阴穴矫正胎位,阑尾穴治疗阑尾炎等。

  • [单选题]清燥救肺汤原方配伍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E
  • 桑叶


  •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最容易产生生理依赖、耐药物性与戒断反应的精神活性物质
  • 正确答案 :C
  • 吗啡制剂


  • [单选题]因体质虚弱所致的虚性晕厥,除主穴外,宜选用
  • 正确答案 :E
  • 关元、足三里


  • [单选题]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
  • 正确答案 :E
  • 足三里

  • 解析:一、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 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前正中线旁开四寸)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循行.png] 二、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胃肠病、神志病和头、面、眼、鼻、口、齿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1.承泣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近视等目疾;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 2.四白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 目赤痛痒、面痛、目翳等目疾;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面部病证;头痛、眩晕。 操作 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眼球,不可过度提插捻转。 3.地仓 定位 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眼歪斜、流涎、唇缓不收、齿痛颊肿等局部病证。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4.颊车 定位 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主治 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眼歪斜等局部病证。 操作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可向地仓穴透刺。 5.下关 定位 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颔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主治 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耳聋、耳鸣、聤耳等耳部疾患。 操作 直刺0.5~1寸。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6.头维 定位 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 操作 平刺0.5~1寸。 7.人迎  定位 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  主治 瘿气、瘰疬;咽喉肿痛;高血压;气喘。 操作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8.粱门 定位 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等胃疾。 操作 直刺0.8~1.2寸。过饱者禁针,肝大者慎针或禁针,不宜做大幅度提插。 9.天枢(大肠之募穴)  定位 脐中旁开2寸。  主治 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等肠胃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操作 直刺1~1.5寸。 10.水道 定位 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疾患;疝气;痛经、不孕等妇科疾患。 操作 直刺1~1.5寸。 11.归来  定位 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小腹痛、疝气;痛经、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患。 操作 直刺1~1.5寸。 1.伏兔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 主治 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等腰及下肢病证。 操作 直刺1~2寸。 2.梁丘(郄穴) 定位 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主治 急性胃病;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乳痈、乳痛等乳疾。 操作 直刺1~1.2寸。 3.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痢疾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证;癫狂等心神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操作 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4.上巨虚(大肠下合穴) 定位 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2寸。 5.条口 定位 上巨虚穴下2寸。 主治 下肢痿痹,转筋;肩臂痛;脘腹疼痛。 操作 直刺1~1.5寸。 6.下巨虚(小肠下合穴) 定位 上巨虚穴下3寸。 主治 腹泻、痢疾、小腹痛等胃肠病;下肢痿痹;乳痈。 操作 直刺1~1.5寸。 7.丰隆(络穴) 定位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主治 头痛、眩晕;癞狂;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 8.解溪(经穴) 定位 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下肢痿痹、踝关节病、足下垂等下肢、踝关节疾患;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 操作 直刺0.5~1寸。 9.内庭(荥穴) 定位 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主治 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热病;吐酸、泄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10.厉兑 (井穴) 定位 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 齿痛、鼻衄、咽喉肿痛等实热性五官病证;热病;多梦、癫狂等神志疾患。 操作 浅刺0.1寸。

  • [单选题]乌梅丸主治
  • 正确答案 :A
  • 蛔厥

  • 解析:乌梅丸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蛔厥,是由肠道虚寒,蛔虫上扰所致。治宜温脏安蛔。重用乌梅为君,是取其味酸能制蛔,先安蛔虫之动扰。蜀椒、细辛为臣,味辛能伏蛔,性温兼可温脏祛寒。黄连、黄柏味苦能下蛔,性寒兼能清上热;干姜、桂枝、附子温脏以祛下寒。人参、当归补养气血以顾其正。

  • [单选题]任脉起始于
  • 正确答案 :C
  • 胞中

  • 解析:任脉经脉循行:任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前上行于阴毛部,在腹内沿前正中线上行,经关元等穴至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联系于目。

  • [单选题]三焦辨证中的中焦病证包括
  • 正确答案 :A
  • 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

  • 解析:温邪自上焦传入中焦,脾胃二经受病。若邪从燥化,表现为阳明燥热伤阴之证;若邪从湿化,则成为太阴湿热证。

  • [单选题]适合三棱针点刺出血,用于中暑高热,热毒郁于血分以及急性胃肠炎的穴位是
  • 正确答案 :C
  • 曲泽

  • 解析:曲泽 合穴 定位 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主治 ①心痛、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②胃痛、呕血、呕吐等热性胃疾;③暑热病;④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

  • [单选题]最早提出七种经典的心身疾病的是
  • 正确答案 :D
  • 亚历山大


  • [单选题]某病人,因医生开药少而且便宜,所以对医生有意见,诊治医生在对病人作解释时,以下哪一点是不当的
  • 正确答案 :D
  • 医生权力有限


  • [单选题]下列各组腧穴中,均在督脉与阳维脉交会处的腧穴是( )
  • 正确答案 :D
  • 风府、哑门


  • [单选题]培养儿童自制力的关键时期是
  • 正确答案 :A
  • 2~3岁

  • 解析:该题为记忆题。

  • [单选题]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 正确答案 :A
  • 芍药、甘草

  • 解析:小青龙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本方主治外寒里饮证。治宜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方中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桂枝解表化饮,温肺化饮。半夏降肺温肺,化饮止咳,燥湿醒脾,断绝饮生之源。干姜温肺散寒,温阳化饮。细辛温阳化饮,既助麻黄、桂枝解表发汗,又助半夏、干姜温肺化饮。五味子收敛肺气,并制温热药散寒化饮而不损伤阴津。芍药补血敛阴,既能滋荣营气,又能利饮利水。甘草既能补中荣汗源,又能培土生金和肺气。 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

  • [单选题]潮热最基本的特征是
  • 正确答案 :D
  • 按时发热或定时热甚

  • 解析:潮热 发热特点 兼证 病机 日晡潮热 热势较高,日晡热甚 腹胀便秘 阳明腑实 骨蒸潮热 午后及夜间低热 颧红,盗汗 阴虚 湿温潮热 身热不扬,午后明显 头身困重 湿热郁蒸 瘀血潮热 午后夜间低热 肌肤甲错,舌有瘀点瘀斑 瘀血积久郁而化热 [潮热.png] 四种潮热 热势较高? 低热为? 表现为身热不扬? 午后或夜间? 日晡发热? 各自兼证? 寒热往来--见于少阳病和疟疾 1.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少阳病 2.寒热往来、发有定时--疟疾 [问寒热.png]

  • [单选题]下列可引起中心性紫绀的疾病是
  • 正确答案 :B
  • 肺淤血

  • 解析:肺淤血患者发绀的特点是中心性发绀,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重症休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均导致周围性发绀。

  • 查看原题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耳鼻咽喉科(正高) 中医眼科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正高) 肿瘤内科学(副高) 临床药学(副高) 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病理科) 护理学专业知识 官方兽医 临床营养(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