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客观性原则

题目:两受试者接受了智力测验的测查后,智商均为85。其中一位是山区农民,结合他受教育程度和所处环境,考虑其智力基本正常;另一位是某大学教授,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则考虑他有大脑退行性病变的可能。这样的分析和判断是遵循心理测验的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关于卵巢的功能,下述何项是错误的
  • 新生儿的卵巢内含有300万多个原始卵泡


  • [单选题]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执业医师申请注册后,应按注册内容执业的正确说法是
  • 执业范围、执业类别、执业地点


  • [单选题]后牙鸠尾峡的宽度一般为颊舌牙尖间距的
  • 1/4到1/3

  • 解析:鸠尾峡的宽度一般在后牙为所在颊舌尖间距的1/4到1/3,前牙为邻面洞舌方宽度的1/3到1/2。

  • [单选题]在Ⅰ型超敏反应中具有重要负反馈调节作用的细胞是
  • 嗜酸性粒细胞

  • 解析: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来源于骨髓髓样前体细胞。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皮下及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内靠近血管处。嗜酸性粒细胞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皮下的结缔组织内,循环血中仅有少量存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都表达有高亲和力的IgEFc受体(FcεR Ⅰ),胞质中含有嗜碱性颗粒,储存有肝素、白三烯、组胺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生物活性介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Ⅰ型超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在Ⅰ型超敏反应中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在Ⅰ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中,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可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A),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局部聚集。嗜酸性粒细胞通过释放组胺酶灭活组织胺,释放芳基硫酸酯酶灭活血小板活化因子,同时也可直接吞噬和破坏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出的颗粒,从而下调Ⅰ型超敏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被某些细胞因子,如IL-3、IL-5、GM-CSF或PAF活化后,亦可表达高亲和力的IgE Fc受体,引发脱颗粒,参与Ⅰ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形成和维持。

  • [单选题]对"牙尖"的解释哪一个是正确的
  • 牙冠上近似锥体形的显著隆起


  • [单选题]关于上颌结节麻醉的特点,错误的是
  • 麻醉的是上牙槽中神经

  • 解析:上颌结节麻醉的麻醉范围为上牙槽后神经分布的上颌窦黏膜,第二、三磨牙及第一磨牙的远中颊根和腭根,相应的牙周组织、骨膜和牙龈。标志:上颌第二磨牙颊侧远中根都黏膜皱褶,成人无牙者为颧牙槽嵴后1cm。方法:针与上颌面45°角,向上、后、内进针2~2.5cm注射麻药2ml,注于上颌结节后部。故B不正确。所以此题选B。

  • 推荐下载科目: 放射卫生(正高) 输血技术(正高) 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口腔内科学(副高) 临床药学(副高)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副高) 口腔颌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55) 药学(士)(代码:101) 住院医师规培(康复医学) 乡村医生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