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FG

上腹部CT AFP 胃镜 肝功能 B超 乙肝两对半

题目:患者男性,45岁,因大量呕血,解黑便16小时来院就诊。入院前16小时感上腹部不适,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咖啡样胃液约100ml,以后呕吐物变为暗红色,每次约500ml,呕吐后6小时排黑便2次,总量约500ml,体检:脉搏130次/分,血压75/52.5mmHg,面色苍白,神志淡漠,腹平软,脾左肋骨下5cm,余未见异常。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胆囊腺瘤性息肉癌变的高位因素包括
  • 合并胆囊结石多年

    息肉直径>1cm

    息肉单发且基底宽

    患者年龄较高

  • 解析:胆囊腺瘤与早期胆囊癌较难鉴别①良性病变患者年龄多小于60岁,因而对60岁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应认真排除恶变的可能性②恶性病变患者常有较明确的右上腹部发作性疼痛,而良性病患者的症状常较轻微或无任何症状③同时伴有胆囊炎,胆石症的患者发生胆囊内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小④息肉直径大于10mm,无蒂性息肉,单发性息肉恶性病变的机会明显增多。⑤B超所见如有实质性肿块填充胆囊,胆囊壁不规则性增厚,息肉的轮廓不规则等,常常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 [多选题]奇经八脉的作用是( )
  • 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与肝、肾、脑、髓关系密切

    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 [多选题]部分脾切除术适用于
  • 某些类型的外伤性脾破裂

    局限在脾脏某一部位的良性囊肿


  • [多选题]胆总管探查的指征是
  • 胆总管扩张、壁增厚

    腹痛、寒战、发热、黄疸

    既往有胰腺炎病史

  • 解析:行胆囊切除时,有下列情况应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术前:B超、MRCP等提示胆总管内有超过1cm多发结石或肝内胆管有结石,胆总管扩张怀疑胆总管下端有梗阻,但不能明确着,有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反复发作胆绞痛、胆管炎,有胰腺炎病史。术中:术中胆道造影证实有结石,胆道梗阻或胆管扩张,术中扪及胆总管内有结石、蛔虫或肿块,或发现胆总管扩张,直径1cm以上,管壁明显增厚,或发现有胰腺炎表现,或行胆总管穿刺抽出脓性、血性胆汁或泥沙样胆色素颗粒。胆囊结石小,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也有可能在LC手术中将小的胆囊结石挤进胆总管中。

  • [多选题]需紧急手术的疝包括
  • 嵌顿性疝

    绞窄性疝

  • 解析:嵌顿性疝需要紧急手术,以防止疝内容物坏死并解除伴发的肠梗阻,绞窄性疝的内容物已坏死,更需手术。本题答案选择BD。

  • [多选题]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是
  • 发热

    肝区疼痛

    肝脏肿大

    白细胞升高

  • 解析:肝脓肿病人肝区压痛和肝大最为常见。病人在发病初期骤感寒战,继而高热,发热多呈弛张型,体温在38℃~40℃,最高可达41℃,寒热交替,伴大量出汗,脉率增快,一天数次,可反复发作。白细胞总数可达(15~20)×109/L或更高,中性白细胞多在90%以上。本题答案选择ABCE。

  • [多选题]可造成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病变有
  • 动静脉瘘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解析:A因动脉血直接流入静脉,造成静脉高压,久之引起浅静脉曲张;C、E均可造成下肢静脉压升高,引发浅静脉曲张;B可引起病变浅静脉闭塞,不会造成曲张。D最终可致"象皮腿",但不会引起浅静脉曲张。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病理学(正高) 超声医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正高) 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3) 消毒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5) 住院医师规培(核医学科)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颌面外科) 超声医学科 病案信息技术(中级)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