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CD
已成立但未生效 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是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题目:某甲与某乙签订了一份租房协议,协议约定:如果甲之子在1年内出国,则甲将房租给乙居住。这一民事法律行为 ( )。
解析:解析: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设立一定的事由作为条件,以该条件的成就与否(是否发生)作为决定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产生或解除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的期限,以期限的到来决定其效力产生或者终止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一经做出就成立,但不一定就会产生法律效力,因此A是错误的,B是正确的。本题中,既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又是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CD是正确的。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欧洲大陆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
1791年法国宪法
解析:解析:A项英国人身保护法,是1679年制定的宪法性文件,它是英国宪法的组成部分,不是成文宪法。C项《自由大宪章》是英国1215年制定的,它也是英国宪法的组成部分,只是宪法性文件,不能称之为成文宪法。英国也不是欧洲大陆国家。D项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但是美国不是欧洲国家。B项法国宪法是1791年制定的,是欧洲大陆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
[单选题]甲、订买卖山羊的合同,约定乙送货上门,不料山羊运输途中遭受泥石流大批死亡,山羊死亡的风险由( )承担。
乙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的转移。按照风险转移的一般规则,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一般而言,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承运的,视为交付。本题中,标的物已经交付给第一承运人,照此判断,标的物灭失的风险应当由买受人承担。但是,甲、乙双方当事人约定乙必须送货上门,这意味着乙负有承运的义务,即运输义务并不是独立于买卖合同之外的事情。这视为当事人之间对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的“另有约定”,因此,出卖人乙应当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注意:“代办托运”不同于“送货上门”,“代办托运”意味着风险的转移,而“送货上门”意味着风险的不转移。可见,B项是正确答案。A项、C项和D项与题意不符,应予排除。
[单选题]下列关于法律特征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通过权利义务的设定和运行来实现,这要求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规定应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解析:解析: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都可以反复适用,他们的区别在于产生背景、表现形式、内容和实施方式等几个方面,故B项错误。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作为一般的行为规范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和特性,并不是指法律规范之间不存在矛盾,故C项错误。人们可以自觉遵守法律,国家强制力只是法律实施的最后保障手段,法律并非只有依靠惩罚才能发挥作用,D项错误。本题答案选A。
[单选题]刑法中的免除处罚是指
作有罪宣告,由于犯罪情节轻微而免除其刑罚处罚
[单选题]下列有关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国内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在领陆范围内适用的法律
解析:解析:以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法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国内法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内,由特定国家法律创制机关创制的并在本国主权所及范围内适用的法律。国内法的法律关系主体一般是个人或组织,国家仅在特定法律关系中成为主体,而国际法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是国家。国内法的适用范围是以国家主权为界域的,它包括领海、领空、领陆,而不仅仅是在领陆范围内适用的法律。因此此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