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题目:患者女,38岁。间歇性右上腹疼痛3年。今日进食油腻食物后再次诱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继之发热,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既往无心肺疾病。查体:T39.2℃。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明显。
解析:1.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各脏器及周围器官的各种断面像,由于图像富于实体感,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所以应用超声可以早期明确诊断,多用于诊断胆结石、胆囊炎、胆道肿瘤、胆道蛔虫病等。故答案应选D。
2.反复右上腹疼痛病史,高脂餐后诱发出现腹痛,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高热无黄疸,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表现。出现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说明炎症较重,局部有渗出。故答案应选C。
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明确,如果出现局部腹膜刺激征,应考虑急诊手术治疗,而超过72小时再做手术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彻底的手术方式是胆囊切除术。胆囊造瘘术适合高龄危重患者,或局部解剖不清、粘连严重者。故答案应选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出口处栓塞,坏死的肠段包括
屈氏韧带以下的小肠及右半结肠
解析:肠系膜上动脉血液供应的范围包括屈氏韧带以下的小肠及右半结肠,因此根部出口处急性栓塞可引起相应肠管的坏死。
[单选题]男性,40岁,右上腹胀痛2个月。肝肋下3cm,脾肋下2cm,移动性浊音阳性,HBsAg阳性。B超检查见肝右叶有一直径5cm占位性病变。最可能的诊断是
肝癌
[单选题]第一对鳃瘘开口位于
外耳道
[单选题]男性患者,35岁。车祸伤3小时。测血压70/50mmHg,心率每分钟133次,感觉迟钝,初步判断为重度失血性休克,在等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期间最好应用的液体是
乳酸钠林格液
解析:失血性休克应补充等渗盐水,平衡盐溶液。
[单选题]创伤后炎症反应对机体的影响,下列错误的是
过度的炎症反应有利于伤口愈合
解析:组织修复过程可分3个阶段
(1)局部炎症反应阶段
1)主要是血管和细胞反应、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
2)目的是清除损伤或坏死的组织。
(2)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形成阶段。
1)创伤性炎症后不久,即有新生的细胞出现。
2)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新生血管等构成肉芽组织,充填组织裂隙。
3)肉芽组织逐渐变为纤维组织(瘢痕组织),上皮细胞从创缘向内增生,肌成纤维细胞可使创缘周径收缩(伤口收缩),使伤口愈合。
(3)组织塑形阶段。
1)经过细胞增生和基质沉积,伤处组织可以初步修复。
2)所形成的新组织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并不一定都适宜于生理功能需要。需进一步改构和重建。
3)主要包括:胶原纤维交联增加、强度增强、多余的胶原纤维被胶原蛋白酶降解等。
[单选题]患者,男性,40岁。饮白酒400g后出现上腹剧痛2小时。查体:上腹部及左上腹轻度深压痛。此时应行的检验是
血淀粉酶测定
[单选题]诊断肺癌常用且最主要的手段是
胸部X线检查
解析:诊断肺癌常用且最主要也是重要的手段是胸部X线检查,大多数肺癌经X线摄片和CT检查可获得临床诊断。痰细胞学检查须连续3天收集清晨痰,阳性率80%.但有假阳性率1%~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中央型肺癌可见到肿瘤并可在直视下取活检或刷检,阳性率80%。胸水检查对胸腔有积液者可进行,阳性检出率为38%~80%。经胸壁穿刺活检用于周围型肺癌,在X线透视、CT或B超引导下进行,阳性率70%~90%,但有气胸、出血、感染、癌细胞沿针道种植等并发症。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是什么时间公布执行的
2012年6月26日
解析:《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原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2012年6月26日发布实施,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从业人员。
[单选题]下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特点中,正确的是
治疗首选囊肿切除加胆道引流重建术
解析:胆总管囊肿的最主要病因是胰胆管合流异常,3个典型症状为腹痛、黄疸、腹块,首选的检查方法是B超。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应在2岁以上儿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