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主要指的是
正确答案 :C
正气不足,邪气易于侵犯人体
[单选题]除了治疗泌尿系疾病外,中极穴还常用于治疗
正确答案 :D
妇科病症
解析:中极 膀胱募穴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 ①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病证;②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③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尽、带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单选题]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正确答案 :B
背为阴,腹为阳
[单选题]二尖瓣脱垂
正确答案 :D
心尖区收缩中期喀喇音
[单选题]以下腧穴中,主治失眠的是
正确答案 :B
神门
解析:神门 输穴;原穴
定位 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 ①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②高血压;③胸胁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单选题]固冲汤原方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B
炒白术
解析:固冲汤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脾气虚弱,冲脉不固所致。治当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方中黄芪益气补脾,使脾统血;棕边炭收敛止血,固冲摄血,共为君药。脾气虚弱,以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统血;阴血外溢,以龙骨、牡蛎、五倍子固涩收敛止血,助棕边炭止血崩,共为臣药。出血伤血,以白芍补血敛阴止血;出血伤肝肾,以山萸肉补肝肾固精止泄;止血易留瘀,以海螵蛸、茜草固涩止血,并能化瘀,以冀止血不留瘀,共为佐药。诸药相互为用,补气固冲治其本,收敛止血治其标,标本兼顾,以取补脾固冲止血之效。
[单选题]下列何方配伍了相反的药物
正确答案 :E
甘遂半夏汤
解析: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病因病机:心下即胃之所在,胃中有停饮,故胸胁支撑胀满,饮阻于中,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
证候:胸胁支满、目弦,或伴有小便不利。
辨证:脾阳不足,痰饮内停。
治则: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单选题]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是
正确答案 :C
桂枝、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半夏、细辛、炙甘草
[单选题]下列哪味药忌用火煅
正确答案 :D
雄黄
解析:雄黄
功效:解毒,杀虫,祛痰截疟。
应用:
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香油调搽或烟熏。内服0.05~0.1g,入丸散用。
使用注意: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孕妇禁用。切忌火煅。
[单选题]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宜选用
正确答案 :E
败毒散
[单选题]根据胆经腧穴排列顺序,自头临泣至脑空排序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C
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
[单选题]具有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功效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C
炉甘石
解析:炉甘石
功效: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使用注意:宜炮制后用。
硼砂
功效: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2012 2013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极细末干撒或调敷患处,或化水含漱。内服,1.5~3g,入丸散用。
[单选题]理中丸的君药是
正确答案 :B
干姜
解析:理中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本方证脾胃虚弱,寒气内生或外袭,寒气肆虐脾胃,脾虚不运,胃虚不降,以此而变生为脾胃虚寒病理病证。脾胃虚寒证。阳虚失血证。证宜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方中干姜为君,人参为臣。君臣相配温中健脾。中虚寒湿,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燥湿健脾。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一温一补一燥,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寓补,兼以燥湿。
附子理中丸,本方加附子;功用:温阳祛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沉寒痼冷,或脾肾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手足厥寒,呕吐泄利,或霍乱吐利转筋等。
[单选题]参苓白术散的组成药物中,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桔梗、山药、大枣、白扁豆外,还有
正确答案 :E
薏苡仁、莲子肉
解析:参苓白术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四君子汤的鉴别应用
本方证是由脾虚湿盛所致。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本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
[单选题]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属于乌梅丸的组成
正确答案 :D
槟榔、附子
[单选题]下列有关中药道地产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B
西北的人参
解析:主要道地药材:
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砂仁等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