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体制剂
题目: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的是( )。
解析: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将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溶液剂、糖浆剂)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列出的品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准予支付的药品是
中成药
解析:西药、中成药予以支付;中药饮片不予支付。血液制品、蛋白类制品(特殊适应证与急救、抢救需要)才能纳入医保用药;口服泡腾剂不能纳入医保用药。
[单选题]绿原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的结构单元是
一分子咖啡酸
解析:本题考查绿原酸的结构类型。绿原酸为一分子咖啡酸与一分子奎宁酸结合而成的酸,即3-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是绿原酸的同分异构体,为5-咖啡酰奎宁酸。
[单选题]药品批发经营企业对所有的库存产品实行
实行色标管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色标管理
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第三十四条和第四十一条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第四十条。
第三十四条企业每年应对进货情况进行质量评审。
药品应按规定的储存要求专库、分类存放。储存中应遵循以下几点:
(一)药品按温、湿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库中。
(二)在库药品均应实行色标管理。
(三)搬运和堆垛应严格遵守药品外包装图示标志的要求,规范操作。怕压药品应控制堆放高度,定期翻垛。
(四)药品与仓间地面、墙、顶、散热器之间应有相应的间距或隔离措施。
(五)药品应按批号集中堆放。有效期的药品应分类相对集中存放,按批号及效期远近依次或分开堆码并有明显标志。
(六)药品与非药品、内用药与外用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之间应分开存放;易串味的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危险品等应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
(七)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应当专库或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保管,专帐记录。
第四十条药品储存应实行色标管理。其统一标准是:待验药品库(区)、退货药品库(区)为黄色;合格药品库(区)、零货称取库(区)、待发药品库(区)为绿色;不合格药品库(区)为红色。
[单选题]药用部位为全草的是
紫花地丁
解析:本组题考查药材的药用部位。紫花地丁药用部位是全草;麻黄药用部位是草质茎;穿心莲药用部位是地上部分;通草药用部位是茎髓;槲寄生药用部位是带叶茎枝。
[单选题]食积腹胀、腹痛的最佳治法是
下法
解析:下法是通过荡涤肠道、通泄大便的方法,使停留在肠道的有形积滞从大便排出的方法。“其在下者,引而竭之”。
[多选题]执业药师的职责包括
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
负责开展治疗药物的监测
负责对本单位违反规定的处理
解析:执业药师的职责:主要职责是保障药品质量与指导合理用药。具体职责:①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以对药品质量负责、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为基本准则;②必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及国家有关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的各项法规及政策,对违反《药品管理法》及有关法规的行为或决定,有责任提出劝告、制止、拒绝执行并向上级报告;③在执业范围内负责对药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参与制定、实施药品全面质量管理及对本单位违反规定的处理;④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开展治疗药物的监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临床药学工作。
[多选题]下列对中药药源性疾病表达正确的是
是指药物致使机体某个器官局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是不良反应的一部分
包括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
解析:ABE本题考查药源性疾病的概念。“药源性疾病”是指药物致使机体某个器官局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药源性疾病是不良反应的一部分,既包括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又包括因超量、超时、误服、错用等使用不当所引起的伤害。
[多选题]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资料要求
钢笔书写
过程详细
药品名称
起止时间
用药原因
解析: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资料要求: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是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的重要档案资料,需长期保存,务必用钢笔书写(用蓝或黑色墨水),填写内容、签署意见(包括有关人员的签名)的字迹要清楚,不得用报告表中未规定的符号、代号、不通用的缩写和草体签名等。表格中的内容必须填写齐全和确切,不得缺项。2、“不良反应事件过程描述”。要求对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和体征描述详细、具体、明确若为过敏性皮疹,应填写类型、性质、部位、面积大小等;为上消化道出血呕血者,需估计呕血量的多少等;为心律失常,要填写属何种类型等。3、“怀疑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填写报告人认为可能是不良反应原因的药品,如认为有两种药品均有可能,可将两种药品的情况同时填上;药品名称要填写完整,不可填任意简化的名称;生产厂家要求填写全名;给药途径应填口服、肌注;如系静脉给药,需填明是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等。4、“用药起止时间”。是指药品同一剂量的起止时间,均需用填写×年×月×日。用药过程中剂量改变时应另行填写或在备注栏中注明,如某药只用一次或只用一天可具体写明。5、“用药原因”。应填写具体,如患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人合并肺部感染因注射氨苄西林引起不良反应,则此栏应填写肺部感染。6、“并用药品”。主要填写可能与不良反应有关的药品,与不良反应无关的药品不必填写。7、“不良反应结果。”是指本次药品不良反应经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后的结果,不是指原患者疾病的后果,例如患者的不良反应已经好转,后又死于原疾病或与不良反应无关的并发症,此栏仍应填“好转”,如有后遗症,需填写其临床表现。8、“关联性评价”。评价结果、负责人的签名、日期均需填写齐全,这与监测报告表的完整密切相关。9、严重的、特别是致死的不良反应应以最快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特快专递、E-mail)将情况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故此题应选ABCDE。
[多选题]羚羊角的性状鉴别特征有
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类白色或黄白色
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老枝有细纵裂纹
除去"骨塞"后全角呈半透明,有"通天眼"
有10~16个隆起环脊,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骨塞与外鞘呈齿状紧密嵌合
解析:羚羊角Saigae Tataricae Cornu来源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innaeus的角。药材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长15~33cm。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光润如玉,无裂纹,老枝有细纵裂纹。除顶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的环脊,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角基部横截面类圆形,直径3~4cm,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骨塞长占全角的1/3~1/2,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的内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其结合部呈锯齿状。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部呈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头,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微,味淡。答案选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