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大部分与组织蛋白结合,药物主要分布在组织
题目:地高辛的表现分布容积为500L,远大于人体体液容积,原因可能是(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有关喹诺酮抗菌药构效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8位与1位以氧烷基成环,使活性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构效关系的相关知识。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总结如下:①吡啶酮酸的A环是抗菌作用必需的基本药效基团,变化较小;②B环可作较大改变,可以是合并的苯环、吡啶环、嘧啶环等;③3位COOH和4位C=O为抗菌活性不可缺少的药效基团;④1位取代基为烃基或环烃基活性较佳,其中以乙基或与乙基体积相近的氧乙基或环丙基的取代活性;⑤5位可以引入氨基,虽对活性略有影响,但可提高吸收能力或组织分布选择性;⑥6位引入氟原子可使抗菌活性增大,特别有助于对DNA回旋酶的亲和性,改善了对细胞的通透性;⑦7位引入五元或六元环,抗菌活性均增加,以哌嗪基最好;⑧8位以氟甲氧基取代或1位成环,可使活性增加。因此,本题应选答案C。
[多选题]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包括
多数口服吸收较好,血药浓度高
半衰期相对较长
抗菌谱广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炎、淋球菌性尿道炎等
解析:1979年合成第三代喹诺酮药: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它是4-Quinolone结构改造衍生物,在6位上加上一个氟(F)后,增加了脂溶性,增强了对组织细胞的穿透力,因而吸收好,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更大大增加了抗菌谱和杀菌效果。构效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展开,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雨后春笋,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氟喹诺酮类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对G+球菌也具一定抗菌活性,尤其对耐药G-杆菌,仍可呈现敏感。喹诺酮类和其他抗菌药的作用点不同,它们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细菌的双股DNA扭曲成为袢状或螺旋状(称为超螺旋),使DNA形成超螺旋的酶称为DNA回旋酶,喹诺酮类妨碍此种酶,进一步造成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它们对细菌显示选择性毒性。当前,一些细菌对许多抗生素的耐药性可因质粒传导而广泛传布。本类药物则不受质粒传导耐药性的影响,因此,本类药物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