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嗜碱性粒细胞
题目:在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上,见到一个细胞呈圆形,直径10~14μm,胞核分叶不清楚,胞质内及核上见粗大、大小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的颗粒,该细胞为
解析:嗜碱性粒细胞呈圆形,直径10~14μm,胞核分叶不清楚,胞质含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用甲苯胺蓝染色,颗粒由蓝变紫,称为异染性,大颗粒直径可达 1.2μm,易溶于水。故正确答案为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核异质的表现为
以上都对
解析:核异质是指脱落细胞核的异常,表现为核形态、大小及染色质分布异常,核边增厚,核边界不整齐等,胞质的质和量的分化正常。核异质细胞形态介于良性和恶性细胞之间,组织学上又称为不典型细胞或增生不良细胞。根据核异质细胞形态变化的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核异质。
[单选题]ACTH是指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解析:ACTH是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单选题]红细胞直方图出现双峰,底部变宽多见为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恢复期
解析: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在36~360fl范围内分布两个群体,从50~125fl区域有一个两侧对称、较狭窄的曲线,为正常大小的红细胞;从125~200fl区域有另一个低而宽的曲线,为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恢复期,红细胞显示双峰,小细胞峰明显左移,波峰在50fl处,大细胞峰在90fl处,基底较宽,为小细胞低色素不均一性图形。
[单选题]正常人血中胆红素主要来源于( )
衰老红细胞释放的血红蛋白
解析:红素的来源与形成:80%~85%的胆红素来源于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正常红细胞的寿命平均为120天,从衰老和损伤的红细胞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脾、肝、骨髓)吞食、破坏和分解,在组织蛋白酶的作用下成为血红素、铁和珠蛋白(铁被机体再利用,珠蛋白进入蛋白代谢池),血红素经血红素加氧酶的作用转变为胆绿素,胆绿素再经胆绿素还原酶作用还原成胆红素。正常人每天由红细胞破坏产生的血红蛋白约60~80g/L,生成的胆红素总量约为340~510μmol/L,平均425μmol/L;此外,另有15%~20%的胆红素来源于骨髓中未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无效造血),及肝内游离的血红素、含血红素的蛋白质(包括肌红蛋白、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P450等),这些物质产生的胆红素称之为旁路性胆红素;从
[单选题]正常情况下可观察到的管型有
透明管型
解析:透明管型参考值为0~1/LPF,偶尔见于成人浓缩尿和激烈运动后的尿液标本中。
[单选题]下列关于真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都以腐生方式生存
解析:真菌可以寄生或腐生两种方式生存。
[单选题]目前推荐检测Fg的方法是
免疫比浊法
解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检测有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比浊法(PT衍生法)以及免疫学方法等,比浊法最常用。
[单选题]确诊淋巴瘤的主要检查方法是
淋巴结活检
解析:组织病理学上将淋巴瘤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霍奇金病的组织学诊断必须发现R-S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有赖于活体组织切片、淋巴结穿刺涂片成印片。瘤细胞较典型的有:淋巴细胞型、组织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和未分化型四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