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DE
中性成熟粒细胞 浆细胞 中幼红细胞
题目:下列哪些细胞的染色质常呈块状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哪一类标本在做结核培养前需要消化处理及去污染
痰
解析:除痰外,其他都是来自无菌部位的标本,所以不需要去污染。痰里会有大量的杂菌,而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做培养时会竞争性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
[单选题]抗可溶性抗原的抗血清要长期保存,最理想的方法是
真空干燥
解析:本题要点是抗血清的保存。一般有三种方法:①4℃保存,将抗血清除菌后分装,液体状态保存于普通冰箱,可放3个月~半年,效价高时可放1年。保存时要加入0.1%~0.2%叠氮钠,若加入半量的甘油可延长保存期。②低温保存。存放于-20~-40℃,可放5年效价不会明显下降。③真空干燥。一般在5~10年内效价不会明显降低。
[单选题]在红细胞依次成熟的过程中,首先不再具有分裂能力的是
晚幼红细胞
解析:一般在细胞发育过程中晚幼阶段的细胞丧失了分裂能力。
[多选题]急性再障与慢性再障相比有哪些特点 ( )
前者血红蛋白下降较快
前者白细胞数更低
前者血小板更低
解析:急性再障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3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血红蛋白下降较快,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网状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均缺如。
慢性再障骨髓有散在增生灶,多数病例骨髓增生减低,3系造血细胞减少, 其中幼稚红细胞及巨核细胞减少更明显,非造血细胞增加,比例大于50%。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再障为高。
[单选题]下列FIC指数表示相加作用的为
0.5~1
[多选题]嗜酸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包括
临床上有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血象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并常有幼稚嗜酸粒细胞
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形态异常
除外其它原因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
[单选题]影响检验结果的内在生物因素中,固定因素是指
年龄和性别
[单选题]实验室通常采用何种动物的血清作为补体来源
豚鼠
解析:各种属动物间血中补体含量不相同,豚鼠血清中含有丰富的补体,故实验室多采用豚鼠血作为补体来源。
[单选题]在荧光显微镜查见免疫荧光模型为斑点型之抗核抗体为
RNP抗体
解析:斑点型(speckled,S)是抗ENA抗体所引起,抗RNP抗体属于抗ENA抗体的一种。主要见于SLE、MCTD、PSS、S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