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6~12个月
题目:小儿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症通常于什么时候出现症状
解析:在出生4~6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IgG的保护作用消失。6~12个月开始反复发生严重的化脓性细菌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感染。常见有化脓性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儿女,4岁。近1个月低热,乏力、易怒且消瘦,体检: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1.5cm,结核菌素试验(++),胸片:右肺可见哑铃状阴影,诊断为
原发综合征
解析:阴影呈哑铃形,又称双极期,为原发综合征典型表现;发热、咳嗽、气急、盗汗和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
[多选题]血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有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历致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
解析:以上各项均为血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故选ABCDE。
[单选题]患儿,2岁半,出生时接种过卡介苗,现1:2000结果试验,红硬结直径22mm,应考虑
活动性结核病
解析:如果2年内PPD试验结果由阴性(-)转为阳性(+),或反应强度从原来硬结直径<10mm增至>10mm,提示新近感染过结核菌,或可能存在活动性病灶。
[多选题]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性是
在腮腺增大前6天到发病后5天均可排出病毒,具有传染性
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
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
解析: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预后良好。
[多选题]室间隔缺损导管介入堵闭术的适应证是
膜部缺损:年龄≥3岁,室缺距主动脉瓣≥3 mm
肌部室缺≥5 mm或术后残余分流
解析:适应症有:1)室缺距主动脉瓣≥3mm ;2)年龄3岁以上;3)肌部室缺≥5mm;4)术后残余分流。
[单选题]婴儿期保健的特点是
以上都是
解析:婴儿期保健重点是:①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指导断奶;②定期做健康检查和体格测量;③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促进生长发育。
[单选题]由于干预组和对照组选择不均衡所引起的偏倚,属于影响评价的
选择因素
[多选题]引起小儿锌缺乏的病因是( )
摄入不足
需要量增加
吸收障碍
丢失增多
疾病影响
解析:病因有摄入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疾病影响、药物影响。长期感染、发热时的锌需要量增加。
[单选题]新生儿中度硬肿的范围是
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