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1952年
题目:Bloch与Purcell教授因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间为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梯度磁场的快速变化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
周围神经刺激
解析:梯度磁场的剧烈变化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引起周围神经刺激。
[单选题]CT图像的动态显示范围较大,是因为
CT图像可以作窗宽、窗位调节
解析:CT图像的动态显示范围是指对人体组织CT值显示范围的能力,人体组织CT值的范围划分为一1000~1000,有2000个分度,而人的眼睛仅能分辨16个灰阶,若能将2000个灰度级都观察到,必须分段显示。这项任务是通过窗宽、窗位的调节完成的。滤过函数算法的选择,只是改变像素的重建数据。窗宽、窗位调节的是灰度级差。
[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T放射剂量相对较大,不能作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单选题]有关颅脑CT扫描定位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听眉线又称大脑基底线,即瑞氏线
解析:听眶线又称大脑基底线,即瑞氏线。
[多选题]与非螺旋CT扫描相比,关于单层螺旋CT扫描优缺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层厚敏感曲线增宽,纵向分辨力提高
一般不会产生部分容积效应
解析:层厚敏感曲线增宽,纵向分辨力下降。可出现部分容积效应影响图像质量。
[多选题]关于多层螺旋CT基本参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螺距指扫描架旋转一周检查床运行的距离与全部射线束宽度的比值
周围间隙现象是指由于射线衰减吸收差引起的图像失真和CT值改变
解析:重组是一种不涉及原始数据处理的图像处理方法,体素是能被CT扫捕的最小体积单位,时间分辨力与扫描覆盖范围和重建方式有关。
[单选题]腰椎正位标准片所见,错误的是
椎间隙清晰,第1腰椎椎体各缘呈切线状显示,无双边现象
解析:腰椎正位标准:第3腰椎椎体各缘呈切线显示,无双边现象。
[单选题]关于CT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1972年,亨斯菲尔德和他的同事在芝加哥北美放射年会(RSNA)上宣读了他们的论文,并向全世界宣布CT机诞生
解析:1973年美国人Lauterbur完成了MRJ的实验室模拟成像工作,1978年第一台头部MRI设备投入临床使用。CT机是亨斯菲尔德发明的。伦琴发现了X线。1971年10月,世界上第一台CT机安装成功,获得了第1幅具有诊断价值的头部CT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