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荚膜多糖

题目:沙门菌的Vi抗原是指( )

解析:Vi抗原属于表面抗原的一种,为沙门菌的荚膜抗原。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试验属于凝集试验的是
  • 肥达反应

  • 解析:肥达反应是利用已知的颗粒性细菌抗原检测血清中是否有相应的抗体,属于凝集反应。

  • [单选题]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有多种核型,不正确的是
  • 原生质型

  • 解析:原生质型不是核型。

  • [单选题]恙虫病立克次体在自然界的储存宿主主要为
  • 恙螨

  • 解析:恙虫病立克次体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给人,引起恙虫病。

  • [单选题]在正常情况下体液中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钠离子浓度分布是
  • 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

  • 解析: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因为细胞膜上有钠钾泵,每次消耗1分子ATP,向细胞外泵出3个钠离子,向细胞内泵进2个钾离子。钾离子的作用是控制细胞膜内的渗透压,钠离子控制的是细胞膜外的渗透压。

  • [单选题]在分类上沙眼衣原体属于
  •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解析:衣原体是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单选题]在悬滴标本中呈穿梭样运动的细菌是
  • 霍乱弧菌

  • 解析:霍乱弧菌标本采用悬滴法观察细菌呈穿梭样运动。

  • [单选题]关于全血输血的危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全血中的血浆可引起受血者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 解析: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通常与白细胞和/或血小板抗体以及血液保存中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

  • [单选题]肝脏生物转化功能的第二相反应是指( )
  • 结合反应

  • 解析:还有许多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后,极性的改变仍不大,必须与某些极性更强的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氨基酸等)结合,增加溶解度,或者甲基化、乙酰化等改变了反应,才能最终排出体外。这种肝内的结合反应称为第二相反应。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小儿内科(正高) 放射医学(正高) 放射卫生(正高)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临床药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副高) 眼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4) 广东省药学专业中级(药学类) 中医临床三基(药师) 超声医学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