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出现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拾高伴T波倒置
题目:急性心肌梗死最典型的心电图改变是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时可以出现上述所有改变,但其最典型的心电图改变是出现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伴T波倒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符合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型超声心动图特征的是
二尖瓣前叶EF斜率减慢,呈“城墙样”改变,二尖瓣前后叶呈同向运动
解析: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二尖瓣前后叶增厚、粘连、钙化,导致舒张期时二尖瓣瓣口缩小,开放受限,因此M型表现为前叶舒张期充盈速度(EF斜率)减慢,呈“城墙样”改变。生理上二尖瓣前叶大,后叶小,发生粘连时,后叶随着前叶运动,表现为同向运动。
[多选题]心律失常常见症状表现为
胸闷
心悸
头晕、黑矇
[单选题]以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P波总是倒置,窦性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正常
解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室律匀齐,窦性心动过速可匀齐也可伴窦性心律不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P波可以倒置,也可以直立,而窦性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正常。
[多选题]关于起搏器不应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心房不应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心房脉冲后电位及其后的R波及T波
心室不应期由心室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室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起搏的QRS后电位及T波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分为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心房电路对心室脉冲的交叉感知或感知逆行P波
总心房不应期=AV间期+PVARP=上限跟踪频率间期
解析:心房后心室空白期仅由心房起搏信号触发,自身心房信号不触发心房后心室空白期。
[单选题]在心电图上计算心率,如PP间距为0.8s,其心率是
75次/分
[多选题]下列符合阵发性室速临床特点的是
突然发作,突然终止
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心电图可见心室夺获
心电图可见房室分离
[单选题]关于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心电图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可见室性融合波
[单选题]关于主动固定式电极导线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起搏阈值比一般电极低
[单选题]卵圆窝位于房间隔
右侧面的中下部
解析:房间隔右侧面的中下部有一卵圆形凹陷,称为卵圆窝,是卵圆孔闭合后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