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20世纪60年代

题目: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提出的年代是

解析: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Feigenbanm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Feigenbanm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也在不断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澳大利亚被率先引入临床实验室管理之中。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白种人80%左右的FNAIT是由何种抗体引起
  • HPA-1a


  • [单选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下列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可能出现,除外
  •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 [单选题]对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首先要做的是
  • 立刻停止采血

  • 解析:在献血过程中,无论发生何种献血不良反应,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立刻停止采血,松开压脉带,拔出针头;让献血者平躺,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回心血量;额头或后颈部冷敷;保持空气清新、呼吸畅通。可能的情况下,应采取屏风隔栏等措施维护献血者的私密性。

  • [单选题]在我国冷冻保存主要是用于稀有血型红细胞的保存,大多使用多少浓度甘油在何种温度条件下冷冻红细胞
  • 40%,-65℃

  • 解析:在我国冷冻保存主要是用于稀有血型红细胞的保存,大多使用40%甘油在-65℃条件下冷冻红细胞,此方法可容许范围较大的温度影响而没有细胞的伤害。

  • [单选题]下列Rh血型鉴定方法中,准确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的是
  • 酶介质法

  • 解析:Rh血型系统目前共有47个抗原,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有C,c,D,E,e5种。可分别用抗C、抗c、抗D、抗E、抗e这5种Rh定型试剂通过血凝试验来检查红细胞上是否存在相应抗原。在临床输血中,一般只做D抗原的鉴定。凡被检红细胞和抗D试剂凝集者为RhD阳性,不凝集者为RhD阴性。其他Rh抗原鉴定和D抗原一样,只是加相应的定型试剂即可。根据所选试剂的特性,RhD血型的鉴定方法可采用试管直接盐水凝集法,酶技术、抗人球蛋白技术、聚凝胺、微柱凝胶等。酶介质法:木瓜酶或菠萝酶可以破坏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降低其表面电荷,从而减少红细胞之间的排斥力,使红细胞容易出现聚集,同时酶还可以部分地改变其表面结构,使某些抗原得以暴露,这样在相应的不完全抗体作用下,就可促进Rh血型系统的抗原与抗体反应,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在方法上又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该方法的优点是直接法简便、经济、快速。间接法简单、经济比直接法敏感,既可鉴定抗原,也可检查抗体;缺点是直接法降低试验敏感性,间接法较费时、准确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低离子强度盐水凝液试验(low ionic strength solution test,LIS)降低介质离子强度可减少细胞外围的阴离子,从而促进带正电荷的IgG与带负电荷的红细胞发生反应,增加红细胞凝集强度。该方法的优点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灵敏度。抗人球蛋白试验:又称Combs试验,在盐水介质中不完全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的细胞结合(结合后称致敏红细胞),不产生凝集。使用抗球蛋白抗体后,抗球蛋白抗体与致敏红细胞表面的球蛋白相互发生特异性凝集反应。抗球蛋白试验又分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AT)。该方法的优点是结果准确可靠,检查不完全抗体最可靠方法;缺点是操作较复杂,费时、试剂较贵。凝聚胺试验(polybrene test):凝聚胺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溶解后产生正电荷,可中和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的唾液酸,减少细胞间的排斥力,使红细胞发生非特异凝集。正常红细胞可引起非特异性凝集为可逆性的,如果是抗体致敏红细胞被凝集成凝块,则是特异性的不可逆的凝集。该方法的优点是快速、灵敏、准确可靠;缺点是操作要求较高。人源盐水介质抗D试验:采用二硫苏糖醇等物质作为免疫球蛋白化学变性剂,处理来自人源的IgG类抗D

  • [单选题]血站应当加强消毒、隔离工作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血站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哪种规范条例规定处理,做好记录与签字,避免交叉感染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 [单选题]关于网织红细胞的结构与性质,不正确的是
  • 网织红细胞没有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


  • [单选题]采用光学显微镜对病毒进行快速诊断时,下列哪项不是观察的内容
  • 病毒抗原


  • [单选题]心力衰竭最重要的诱因是
  • 呼吸道感染

  • 解析: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其他可见于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水电解质紊乱、治疗不当、环境气候急剧变化及妊娠、分娩以及原有心脏疾病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 推荐下载科目: 传染病(正高) 中药学(正高) 麻醉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副高) 消化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6)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8) 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3) 理化检验技术(士)(代码:109) 微生物检验技术(士)(代码:110) 放射医学(士)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