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十味温胆汤
题目:治疗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应首选方剂是( )
解析: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其分析如下:禀赋不足或病后失养,损伤脾胃,脾虚不运,水湿潴留,聚液成痰,痰气互结,雍塞胸中,心神被蒙,则胸闷易怒,脾气乖戾,喉发怪声;脾主肌肉四肢,脾虚则肝旺,肝风挟痰上扰走窜,故头项、四肢、肌肉抽动。治法为:健脾化痰,平肝熄风。首选方剂是十味温胆汤,方中:党参、茯苓健脾助运;陈皮、半夏燥湿化痰;枳实顺气消痰;远志、枣仁化痰宁心;钩藤、白芍、石决明平肝熄风;甘草调和诸药。本题选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治疗寒湿痢的主方是
不换金正气散
解析:寒湿痢治法:温中燥湿,凋气和血。代表方:小换金正气敞加减。阴虚痢治法:养阴和营,清肠化湿。代表方:驻车丸加减。桃花汤治疗虚寒痢,连理汤治疗休息痢,芍药汤治疗湿热痢。
[单选题]小茴香善于治疗的是
寒疝腹痛
[单选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气营两燔证的治法是( )
清气凉营,解毒化痰
解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气营两燔证,治以清气凉营,解毒化痰。
[单选题]患者,男,68岁。有慢支病史10年。近半年间歇性下肢浮肿,朝轻暮重,X线提示慢支肺气肿、心脏轻度向两侧增大,ECG提示"肺型P波",右心室肥大。诊断为肺心病伴右心衰。对其最具有诊断意义的体征是
肝-颈静脉反流征(+)
解析: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肺心病伴右心衰成立,患者有慢支、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痛、肝颈反流征阳、下肢浮肿等。
[单选题]肺痨气阴耗伤证选用的方剂是
保真汤
解析:肺痨气阴耗伤证汪机概要: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治法:益气养阴。代表方: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肺痨虚火灼肺证证机概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治法:滋阴降火。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血瘀证的色脉改变的是
脉滑而数,舌红苔黄
解析:脉滑数,舌红苔黄为湿热证的典型表现。
[单选题]消化性溃疡的疼痛特征是
慢性、周期性、节律性
解析: 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 (1)长期性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乃为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3)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装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 (4)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因为空腔内脏的疼痛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确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准确反映溃疡所在解剖位置。 (5)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6)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