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胎头颅骨最低点在坐骨棘平面下2cm
题目:枕先露肛查胎头下降程度为+2是指
解析:胎头下降曲线:是以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标明。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低的标志。胎头颅骨最低点平坐骨棘平面时,以“0”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上1cm时,以“-1”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下1cm时,以“+1”表达,余依此类推。胎头于潜伏期下降不明显,于活跃期下降加快,平均每小时下降0.86cm,可作为估计分娩难易的有效指标之一。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面对同样的社会应激,有人难以适应而得病;有人很快渡过难关。医学心理学解释此现象的基本观点为
人格特征的观点
解析:A.社会影响的观点:一个完整的个体不仅是生物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他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内,生活在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网中,即人生活在一个多层次多等级的系统中。各层次之间既有纵向的相互作用,又有横向的相互影响。B.情绪作用的观点:情绪与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基础,不良的情绪是疾病的原因。在临床心理学中,情绪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C.个性特征的观点:面对同样的社会应激,有的人得病,难以适应,有的人则“游刃有余”,很快渡过“难关”,这之中与个性特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D.心身统一的观点:一个完整的个体应包括心、身即精神与躯体两个部分,两者相互影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心、身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应的。E.主动调节的观点:个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对外界事物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反应模式,构成了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这些模式和特点使个体在与周围人和事的交往中,保持着动态平衡。其中心理的主动适应和调节是使个体行为与外界保持相对和谐一致的主要因素,是个体保持健康和抵御疾病的重要力量。故本题选C。
[单选题]男,45岁。活动后气短2年,2周前发热,咳黄痰,抗生素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近3天夜间喘憋,不能平卧。既往有扩张型心肌病3年。查体:血压150/70mmHg。无发绀和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及细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105次/分,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该患者喘憋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左心衰竭
解析:患者有扩张型心肌病病史,伴有活动后气短2年,考虑患者心功能不全,2周前出现感染,感染会加重扩张性心肌炎,导致心力衰竭,患者仅有肺部的症状及体征,无明显体循环体征,故考虑为左心衰。
[单选题]有关胎盘屏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对药物转运有屏障作用
解析:大部分药透过胎盘的机制仍是被动扩散,但葡萄糖等可按促进扩散的方式转运,一些金属离子如钠、钾(Na 、K ) ,内源性物质(如氨基酸等),维生素类及代谢抑制剂可按主动转运的方式通过胎盘。
影响药通过胎盘屏障的因素较多。一般弱酸、弱碱性药易于通过;脂溶性大的药易通过;相对分子质量600 以下的药易通过,而相对分子质量1000 以上时则通过困难;给药量大时,由于蛋白结合率降低,游离药的浓度增多,脂溶性低的一些药也能通过胎盘;随着妊娠时间延长,绒毛表面积增加,膜厚度下降,药的通透性也可增加。进人胎儿体内的药,大部分要经过肝脏的首过作用,也会有较多的代谢损失;进人胎儿静脉中的药,在流动到胎儿各组织器官时,会进一步被末梢血液所稀释,因此浓度与脐静脉相比要低很多。
[单选题]肾盂癌手术切除范围是
患肾+同侧中上段输尿管
解析:各类肾恶性肿瘤于确诊后均应早期施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包括肾周围脂肪组织、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大部输尿管及周围组织,受累的肾上腺;如肾静脉内瘤栓已延及腔静脉则应将其一并摘除,然后再修复腔静脉。
[单选题](2006)慢性肾功能不全周围神经病变较明显的症状是
不宁腿综合征
解析:慢性肾功能不全出现神经肌肉系统症状,最常见方式是肢端袜套样分布的感觉消失,也可有灼烧感,肢体麻木,深反射消失或迟钝,并可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如肌肉震颤,痉挛,不宁腿综合症。其中较明显的是不宁腿综合症。
[单选题]苯丙酮尿症属于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析: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因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导致疾病。它是先天性氨基酸代谢障碍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特点为智力发育落后,皮肤、毛发色素浅淡和鼠尿臭味。故选A。
[单选题]男,45岁,颈增粗20年,近一年消瘦10公斤,并有心悸。体检发现双侧甲状腺多个结节。基础代谢率+31%,2小时内甲状腺摄碘29%,最有效的治疗是
手术治疗
解析:甲亢的手术适应证(1)继发性甲亢或高功能腺瘤(2)中度以上的原发性甲亢(3)腺体较大,伴有压迫症状,或胸骨后甲状腺瘤(4)抗甲状腺药物或治疗后复发者或坚持长期用药有困难者。
[单选题]血小板消耗过多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解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反应启动,从而导致弥散于毛细血管内的微血栓形成。在这个过程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而减少。因此DIC属于血小板消耗过度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答案为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血小板免疫性破坏过多所致。白血病、再障为血小板生成减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