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手术治疗
题目: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首选
解析: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Ⅰ期患者应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Ⅱ期患者应行经腹广泛性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及盆腔淋巴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子宫内膜癌局限于宫体,临床分期为
Ⅰ期
[单选题]关于胎儿心音,下述恰当的是
初孕妇在妊娠18~20周经腹壁可听及
[单选题]关于输卵管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内膜纤毛向腹腔方向摆动
[单选题]妊娠合并再障孕妇死亡的主要疾病哪项应除外
充血性心力衰竭
[单选题]关于念珠菌性阴道炎,下述哪项是不恰当的
与滴虫的生存条件不同,不同时感染
[单选题]无排卵型功血的子宫内膜变化中下列哪项恶变率最高
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
[单选题]孕妇36周妊娠,自述于翻身、行走时经常出现腹部发紧,无痛感,阴道检查宫口未开,宫颈管未消失,此时最恰当的诊断为
生理性宫缩
解析:生理性宫缩不规则、无痛感、不伴宫颈管消失。
[单选题]关于骨盆出口,错误的是
后三角的顶端为骶尾关节,两侧为骶棘韧带
解析:骨盆出口平面:即骨盆腔的下口。
①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平均值为11.5cm②出口横径:也称坐骨结节间径。两坐骨结节间的距离,平均值为9cm,是胎先露部通过骨盆出口的径线,其长短与分娩的关系密切。③出口前矢状径:平均值为6cm.④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为8.5cm.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径之和>15cm时,一般大小的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单选题]有关子宫下段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随产程进展子宫下段愈来愈厚
解析:子宫峡部在非孕时长约1cm,妊娠后变软,妊娠10周明显变软。妊娠12周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扩展成宫腔的一部分,临产后伸展至7~10cm,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此时称其为子宫下段。
子宫峡部上端因在解剖上较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粘膜组织于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称为组织学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