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F
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胃空肠Roux-en-Y
题目:患者女性,56岁。上腹痛3个月,皮肤黄染伴发热10天入院。患者3个月前反复出现右上腹痛、饱胀不适,伴恶心、食欲缺乏,进食油腻食物后可加重,无发热、寒战,无呕吐,近10天出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同时伴有寒战,发热,无腹泻。查体:神志欠清,全身皮肤黏膜黄染,体温38.6℃,脉搏92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40/90mmHg,心肺(-),腹部略膨,腹肌略紧,右上腹压痛,墨菲征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分。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适于脾切除术治疗的造血系统疾病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地中海贫血
ITP
解析:血液或造血系统疾病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可取得显著疗效,术后黄疸及贫血多很快消失。2.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对消除贫血及黄疸有一定疗效。3.地中海贫血:脾切除对减轻溶血及减少输血量有帮助。4.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脾切除可减轻溶血,减少输血量。5.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对激素治疗无效,或需长期大量应用激素者,可行脾切除。约50%病人可获较好疗效。6.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于激素无效或需长期大量应用激素者,可行脾切除术。约80%可获满意疗效。7.霍奇金病:切除脾脏可缩小放疗范围。另外脾切除后病人全身症状和血象都有改善,增强对化疗及放疗的耐受性。8.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对于伴有脾肿大者,可行脾切除,术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常能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9.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对于有明显脾功能亢进,尤其血小板减少者,能缓解病情,但不能延长生存。10.戈谢病:有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者,脾切除能改善症状。11.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效果良好,可使大部分患者周围血象恢复正常。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胆汁生理功能的是
分解蛋白质
[多选题]麻黄汤的药物组成是( )
桂枝
麻黄
杏仁
甘草
[单选题]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消化道出血
解析: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最多见的表现为黑粪,而且黑得发亮,像柏油一样,称为柏油样便。少数病人可以有呕血。呕血者往往伴有黑粪,而黑粪者不一定伴有呕血。答案选择C。
[多选题]关于血管造影,以下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血管造影包括非选择性、选择性和超选择性三种方法
穿刺方法最常应用Seldinger法
血管造影包括动脉和静脉造影
血管造影应用较广的是腹部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和脑血管造影
解析:血管造影在头颈部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脏大血管疾病、及肿瘤和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题答案C描述不正确,正确答案选择ABDE。
[单选题]对伴有酸中毒或原有肝功能损害的低钾病人,补钾可用( )
谷氨酸钾
解析:补钾的用药原则。
[单选题]有关齿状线解剖意义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齿状线以上淋巴引流入髂外淋巴结,以下入腹股沟淋巴结
解析:肛管起自齿状线,止于肛门缘,全长3~4cm。肛管上部内衬移行上皮,下部为角化的鳞状上皮。齿状线不但是直肠肛管的交界线,也是内、外胚层的交界处。因而既是重要的解剖学标志,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①齿状线以上是黏膜,受自主神经支配,无疼痛感,以下是皮肤,受阴部内神经支配,痛觉敏锐;②齿状线以上由直肠上、下动脉供应,以下属肛管动脉供应;③齿状线以上是直肠上静脉丛经直肠上静脉回流至门静脉,以下是直肠下静脉经肛门静脉回流至腔静脉;④齿状线以上的淋巴主要引流至腹主动脉旁或髂内淋巴结,齿状线以下则引流到腹股沟及髂外淋巴结。
[多选题]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选择穿孔修补术的适应证包括
一般情况差
重要脏器严重疾病
穿孔时间超过12小时
腹腔内炎症较重
胃十二指肠严重水肿
解析:1、病人一般情况不佳,伴有休克或并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而腹膜炎又渐转重者。2、复杂性穿孔(如癌肿、出血、梗阻)或疑有其他急腹症需立即手术者。3、腹膜炎严重,腹腔积液多,肠麻痹重,腹胀及中毒症状明显者。4、按非手术治疗适应证治疗6~12小时(一般不超过12小时)后,症状、体征不见缓解或反而加重者。5、年龄在40岁以上,病史较久的顽固性溃疡,或疑及胃溃疡有恶性病变,以及饱食后穿孔者,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