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常伴有PR段偏移
题目:关于Bachmann束阻滞心电图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解析:上房间束(Bachmann束)断裂、变性或纤维化可产生二尖瓣型P波改变,称为不完全性房内(房间束)阻滞,诊断时需要排除左心房肥大。PR段偏移常见于心房梗死。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解析: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相对不应期延长,大于PP间距;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延长为主;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单选题]关于二度Ⅱ型窦房阻滞的描述,错误的是
PP间距逐渐缩短至P波脱漏
解析:二度Ⅱ型窦房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为:①窦性P波规律出现;②可见长PP间距;③长PP间距是短PP间距的整数倍。二度Ⅰ型窦房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为:①PP间距逐渐缩短至突然出现一长PP间距;②长PP间距小于任何短PP间距的2倍;③窦房传导文氏现象可反复出现。
[单选题]临床上三腔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常见的组合方式是
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起搏
解析:目前临床上三腔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常见的组合方式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起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