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夏脉如( )
  • 正确答案 :B
  • 泛泛乎万物有余


  • [单选题]针刺治疗最能使青光眼眼压下降的腧穴是( )
  • 正确答案 :B
  • 行间


  • [单选题]充血性心肌病的X线所见是
  • 正确答案 :B
  • 肺淤血出现间质性肺水肿


  • [单选题]根据"治风先治血"的理论,治疗风疹可以配用的腧穴是( )
  • 正确答案 :C
  • 膈俞


  • [单选题]黄疸而有表证者可用
  • 正确答案 :B
  • 桂枝加黄芪汤


  • [单选题]下列不属表证症状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咳嗽吐痰

  • 解析:咳嗽吐痰,1.表里出入:表证入里、里证出表

  • [单选题]以下是三阴交穴定位的是
  • 正确答案 :C
  •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肠痈临床特点的是
  • 正确答案 :C
  • 板状腹

  • 解析:肠痈 【病因病机】 多因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不洁之物,致肠胃痞塞;或过食油腻辛辣,湿热内蕴肠间;或暴食后急迫奔走或腹部用力过度,肠络受损,瘀阻不通。以上原因皆可引起肠腑局部气血凝滞,郁而化热,积热不散,腐肉成痈。本病病位在大肠,病机不外气滞、血瘀、湿阻、热腐,基本病机为肠腑气蕴,热盛肉腐。 【辨证】 主症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湿热,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主穴 天枢 阿是穴 阑尾 上巨虚 配穴 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便秘加腹结。 操作 诸穴均用毫针刺法。留针30~60分钟,每日针2次。 2.其他治疗 (1)电针法 选取右天枢、右阑尾穴,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60分钟,每日2次。 (2)耳针法 选取阑尾、神门,中强刺激,每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2次。

  • [单选题]下列病证出现往来寒热,发有定时的是
  • 正确答案 :A
  • 疟疾


  • [单选题]阴寒痼结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治用
  • 正确答案 :D
  • 乌头赤石脂丸

  • 解析:"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是心窝部疼痛牵引到背,背部疼痛又牵引到心窝,形成心背互相牵引的疼痛症状,此为阴寒痼结的心痛。乌头赤石脂丸温阳散寒,峻逐阴邪,方中乌、附、椒、姜一派大辛大热之品,协同配伍,逐寒止痛之力极强,并用赤石脂温涩调中,收敛阳气。如此,则阴邪可散,攻冲可平,心痛可止。

  • [单选题]关于问诊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
  • 循循善诱,以暗示引导患者提供所需资料

  • 解析:问诊的内容 1.一般项目 2.主诉   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3.现病史: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起病情况:包括病因或诱因。   主要症状的特点:主要症状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缓解和加剧的因素等,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   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伴随症状   诊治经过   一般情况 4.既往史 5.个人史   包括出生地及居住地区,职业和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冶游史等。 6.婚姻史   婚姻史包括未婚或已婚,结婚年龄,配偶的健康状况,性生活情况,夫妻关系等。 7.月经史及生育史   记录格式如下: 8.家族史      

  • [单选题]最早记载"九针"的著作是( )
  • 正确答案 :A
  • 《黄帝内经》


  • [单选题]具有行血、补血功效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鸡血藤


  • [单选题]六味地黄丸和大补阴丸两方组成中均不含有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生地黄、怀牛膝

  • 解析: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大补阴丸的鉴别应用 本方所治之证乃(肝)肾阴虚,虚热内生所致。治当滋补(肝)肾阴。 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养血补肝,填精益髓,为君药。气能化阴,以山药补益脾胃,生化气血,助熟地黄滋补阴血;山茱萸补养肝肾,强健筋骨,固涩精气,共为臣药。滋补之药壅滞气机,以泽泻泻熟地黄浊腻壅滞。茯苓渗湿健脾,既助山药补气健脾益肾,又使山药固脾不恋湿。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制约山茱萸使之温不助热,共为佐药。诸药相互为用,使肝肾之阴得补,虚热得除,病证得解。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为三补,茯苓、泽泻、牡丹皮为三泻,三补药作用大于三泻药,三补药以治虚,三泻药使补药不腻,以利滋补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 [单选题]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
  • 背为阴,腹为阳


  •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症状不属于湿温邪遏卫气证表现
  • 正确答案 :A
  • 寒甚热微,身痛有汗


  • 查看原题

    推荐下载科目: 内科(正高) 小儿外科(正高) 推拿学(正高) 中药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副高) 病案信息技术(师)(代码:213) 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执业药师(中药) 中医临床三基(医院管理分册) LA物理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