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题目:患者男性,60岁,全血细胞减少,脾肋下1cm,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粒细胞0.08,早幼粒细胞0.10,环状铁粒幼红细胞0.05,最大可能的诊断是
解析:此患者年龄较大,全血细胞减少,脾大不如白血病明显,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较粒细胞白血病少,并有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特点。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常用于皮肤消毒的乙醇溶液一般常用浓度是( )
70%~75%
[单选题]以下哪种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当感染控制、症状消失后不会在人体体内形成潜伏感染
风疹病毒
解析:风疹病毒在初次感染人体后,机体产生终身免疫力,病毒在体内不形成潜伏。
[单选题]将单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是
火箭免疫电泳
[单选题]自动分析仪实验数据收集窗时间的设定正确的是
根据高、中、低浓度标准液反应速度时间曲线加以确定
解析:终点法是测定酶反应开始到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物或底物浓度总变化量,以求出酶活力的方法。一般为几分钟,所以D错误,速率法为连续测定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求出反应变化率的方法,就是连续监测法。一般是15秒到1分钟,所以E错误,收集时间太短还没有来得及反应,时间太长可能会因为有其它物质参与反应而产生干扰,所以B,C错误,故答案为A。
[单选题]将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到血型卡的两个区域内,再分别加入抗"A"和抗"B"血清,检测结果:血"AB"型。选择错误的描述
属于间接凝集反应
解析:本例属于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是将可溶性抗原(抗体)吸附在载体颗粒表面,与相应的抗体(抗原)结合,出现的特异性凝集反应。
[单选题]补体结合试验中采用方阵法进行滴定时,应如何确定抗原和抗体的效价( )
抗原与抗体都呈强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
[单选题]尿蛋白选择性指数(SPI)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
SPI越大,选择性越高
解析:选择性指数(SPI)即测定IgG清除率与转铁蛋白清除率的比值。可用SPI推测病理类型、预测治疗反应及估计预后。
[单选题]经典的凝血瀑布学说,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是
因子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