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使君子散

题目:治疗蛔虫病肠虫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解析:蛔虫病之肠虫证证候:脐腹部疼痛,轻重不一,时作时止,或不思饮食,或嗜食异物,大便不调,或泄泻或便秘,或便下蛔虫,面色多黄滞,可见面部白斑,白睛蓝斑,唇内粟状白点,夜寐齘齿。甚者,腹部可扪及条索状物,时聚时散,形体消瘦,肚腹胀大,青筋显露。舌苔多见花剥或腻,舌尖红赤,脉弦滑。治法:驱蛔杀虫,调理脾胃。代表方剂:使君子散。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循上肢外侧中线上达肩部的经脉是
  • 手少阳三焦经

  • 解析:手经分布在上肢,足经分布在下肢;阴经分布在内侧,阳经分布在外侧。四肢内外侧又分为前缘、中线、后缘。太阴经、阳明经分布在前缘;厥阴经、少阳经分布在中线;少阴经、太阳经分布在后缘。手厥阴经分布在上肢内侧中线。下肢内侧,足厥阴肝经分布在前缘,足太阴脾经分布在中线,至内踝上八寸两经交叉后,足太阴脾经在前缘,足厥阴肝经在中线。足少阳胆经分布在下肢外侧中线。

  • [单选题]具有逐瘀通经功效的药物是( )
  • 大黄


  • [单选题]循行于上肢外侧前缘的经脉是
  • 大肠经

  • 解析:上肢内侧(手三阴经):前缘—手太阴肺经,中缘—手厥阴心包经,后缘——手少阴心经。上肢外侧(手三阳经):前缘—手阳明大肠经,中缘—手少阳三焦经,后缘—手太阳小肠经。下肢内侧(足三阴经):前缘—足太阴脾经,中缘—足厥阴肝经,后缘—足少阴肾经;特例:足内踝上8寸以下: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下肢外侧(足三阳经):前缘—足阳明胃经,中缘—足少阳胆经,后缘—足太阳膀胱经。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是痰迷心窍证临床表现的是
  • 心烦如狂


  • [单选题]甘露消毒丹中配伍连翘、射干、贝母、薄荷意在
  •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 解析: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黄芩,其中滑石利水渗湿,清热解暑,两擅其功;茵陈善清利湿热而退黄;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相合,正合湿热并重之病机,共为君药。湿热留滞,易阻气机,故臣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行气化湿,悦脾和中,令气畅湿行;木通清热利湿通淋,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以益其清热利湿之力。热毒上攻,颐肿咽痛,故佐以连翘、射干、贝母、薄荷,合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而利咽止痛。

  • [单选题]患者经期精神狂躁,烦乱不安,语无伦次,头痛失眠,溲黄便结,心胸烦闷,不思饮食,月经色深红,质稠黏,夹小血块,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
  • 生铁落饮

  • 解析:痰火内盛,经前、经期冲气偏盛,冲气挟痰火上逆,蒙闭清窍,故精神狂躁,语无伦次,头痛失眠;痰火内扰心肝,故心胸烦闷;痰滞中焦,故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火内盛之征。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代表方:生铁落饮加郁金、川黄连。方中生铁落重镇降逆;胆星、贝母、橘红清热涤痰;石菖蒲、远志、辰砂宣窍安神;天冬、麦冬、玄参养阴清热;连翘、钩藤、黄连清热宁心;郁金疏肝理气。使热去痰除,则神清志定而病自除。

  • [单选题]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治疗咽喉肿痛的首选穴位是
  • 少商

  • 解析:少商,是肺经的井穴,井穴都在四肢末端,是可以用来泄热的,具有清热毒之邪的作用。故用少商用来治疗咽喉肿痛。

  • 推荐下载科目: 疾病控制(正高) 核医学(正高) 传染病学(副高) 推拿学(副高) 外科护理(副高) 烧伤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3) 健康教育主治医师(代码:365) 中医骨伤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8) 主管药师(代码:366) 临床执业医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