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间接活化一种核酸内切酶促使mRNA降解
题目:干扰素抑制病毒作用机制
解析: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间接活化一种核酸内切酶促使mRNA降解,进而影响病毒的繁殖。故正确答案为E。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维生素A缺乏时可引起
夜盲症
解析: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维生素,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是维生素A的活性形式。其功能为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一视紫红质,如缺乏维生素A,视紫红质合成减少,对弱光敏感性降低,暗适应时间延长,会发生夜盲症。维生素A对于上皮组织的正常形态与生长具有作用,如缺乏可患眼干燥症。缺乏维生素B.易患脚气病,缺乏维生素PP可得癞皮病,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
[单选题]患者,男,21岁。农民,两个月来在劳动中有3次突然站立不稳要跌倒,4天前在村里看电影时突然看到身体前方有两个火球,因害怕跑出影院,当天在家突然持木棒将电视砸毁,其妹拦阻时被其咬伤,又用铁锹将邻居家门窗砸碎,被众人扭送公安局,患者过后回忆说:“当天回家屋里一群人放火、打仗,以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脑电双额前部出现棘波和尖波,躯体检查正常,该患者的诊断是
癫痫性精神障碍
解析:根据题干,病人可能的诊断为癫痫性精神障碍。癫痫发作前,有的患者可出现全身不适、易激惹、烦躁不安、情绪忧郁、心境恶劣、常挑剔或抱怨他人等,亦可表现为历时短暂的各种异常体验,如各种简单到复杂的幻视、视物变形或躯体感觉性错觉和幻觉,继而有癫痫发作。故又称为精神性先兆。有的患者可突然出现意识障碍,目光呆滞。无目的咀嚼舐唇,解系钮扣,牵拉衣角或哼哼作声,动作笨拙,重复缺乏目的性。称为精神自动症,以上症状也可单独出现。故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刚入学的小学生看到别的孩子打扫卫生得到老师的表扬,也主动打扫卫生,在受到老师的表扬后,他经常自动打扫卫生。对其行为过程结果最全面、合理的理论解释是
社会学习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解析: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行为主义学派理论的理解。"看到别的孩子打扫卫生得到老师的表扬,也主动打扫卫生"属于社会学习,"受到老师的表扬后,他经常自动打扫卫生"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因而答案为E。
[单选题]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最有诊断意义的体征是
听诊两肺广泛哮鸣音
解析:哮喘发作期主要体征为:呼吸幅度减低;叩诊过清音;两肺满布哮鸣音;合并感染者可闻及湿啰音;可有发绀。轻症哮喘可以逐渐自行缓解,缓解期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哮喘严重发作持续在24小时以上者称为哮喘持续状态。
[单选题]测得初孕妇坐骨结节间径7cm,出口后矢状径7cm,现妊娠39周,估计胎儿约3200g,宫缩正常,宫口开大2.5cm。正确的分娩方式应是
剖宫产术
解析:本题坐骨结节间径为7cm,即骨盆出口横径为7cm,应当诊断为骨盆出口狭窄。骨盆出口是由两个不在同一平面的三角形形成,当出口横径过小,可测量后矢状径,两者之和若大于15cm,对于中等大小的胎儿可以利用后三角娩出胎儿,如本题所示出口横径与后矢状径之和为14cm,完全属于出口狭窄,对于骨盆出口狭窄的孕妇而言不存在试产及阴道分娩之可能。因此只有选择剖宫产术,考试中有69%的考生正确理解这一原则,作出了正确答案,其他考生的选择在临床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对产妇及其新生儿造成极大的伤害。
[单选题]某人已被确诊为某病,而本人否认自己有病,此人角色行为的改变属于
角色行为缺如
解析:常见的病人角色变化有:①角色行为冲突,病人在角色转换中不愿意或不能放弃原有的角色行为;②角色行为减退,因其他角色冲击病人角色,从事不应承担的活动;③角色行为强化,安于病人角色的现状,期望继续享有病人角色所获得的利益;④角色行为异常,指病人受病痛折磨感到悲观、失望,不良心境导致行为异常;⑤角色行为缺如,即未能进入角色,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个病人,拒绝认同病人角色,故选D。
[单选题]只有实质细胞而没有间质的恶性肿瘤是
乳腺髓样癌
解析:只有实质细胞而没有间质的恶性肿瘤是乳腺髓样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