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老师和我们关系很好。
题目:找出没有歧义的一句( )。
解析:A项,可以理解为“他站在城楼上,发现了敌人”也可以理解为“他发现城楼上有个敌人”。B项可以理解为“校门口的小店今天关门了”也可以理解为“校门口的小店关张停业了”。D项“一对”可以修饰“年轻妇女”也可以修饰“耳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173口是个四位数,小明在这个口中先后填入3个数字,所得到的3个四位数,依次可被9、11、6整除。问:小明先后填入的3个数字的和是多少?
19
解析:1730分别除以9、11、6,余数为2、3、2。因此个位需要分别加上9-2=7,11-3=8,6-2=4,才能保证被9、11、6整除。则这3个数之和为7+8+4=19。
[单选题]中国“管理学本土化”研究要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由于质性研究不像量化研究那样有明确的程序与路径可循,开始时做起来头绪纷繁,费时费力,这对于惯于量化研究和逻辑实证研究的研究者而言,困难更大。这就使一些研究者放弃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管理学本土化”研究,而去做一些研究路径比较固定、研究范式较为清晰、发表论文较为快速、同时更能获得国际期刊编辑青睐的研究题目。
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
解析:文段讲的是中国“管理学本土化”研究需要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但因为质性研究方法费时费力、困难较大,所以很多研究者转而去做一些研究起来比较容易、速度比较快且受期刊编辑青睐的题目。由此可见,文段主要想说明的是研究者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故答案选B。
[单选题]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对工业加强指导、
解析: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这一中心措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单选题]小李考上了清华,或者小孙未考上北大。如果小张考上了北大,则小孙也考上了北大;如果小张未考上北大,则小李考上了清华。
小李考上了清华
解析:考查复言推理。由题干可知,小张考上北大→小孙考上北大,又由“小李考上了清华。或者小孙未考上北大”可知,如果小孙考上北大,则小李考上清华。因此可知:小张考上北大→小孙考上北大→小李考上清华。又由题于可知,小张未考上北大→小李考上清华。也即无论小张是否考上北大。都可推出小李考上清华,即小李考上清华一定为真。
[单选题]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有一奇特现象——魏王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而变成神和圣,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影响人们评价曹、关:人的因素分别是( )。
忠、义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曹操和关羽这两个历史人物的经历,很容易作出判断。曹操是“奸雄”,与忠相对;关羽与刘、张二人“桃园三结义”,与义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