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统计分析方法首先给系统对象(如用户、文件、目录和设备等)创建一个统计描述,统计正常使用时的一些测量属性(如访问次数、操作失败次数和延时等)。()
解析:答案:正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
B. 8
C. 3
D. 15
15
[单选题]
B. 4.25小时
C. 10.5小时
D. 10.25小时
E.10.75小时
10.25小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作业调度,下面对作业调度的重点进行简要说明,了解这些知识之后,题目就迎刃而解了。一个作业从交给计算机系统到执行结束退出系统,一般都要经历提交、后备、执行和完成四个状态。其状态转换如图5-5所示。(1)提交状态。作业由输入设备进入外存储器(也称输入井)的过程称为提交状态。处于提交状态的作业,其信息正在进入系统。(2)后备状态。当作业的全部信息进入外存后,系统就为该作业建立一个作业控制块(JCB. 。(3)执行状态。一个后备作业被作业调度程序选中分配了必要的资源并进入了内存,作业调度程序同时为其建立了相应的进程后,该作业就由后备状态变成了执行状态。作业调度:的主要功能是按照某种原则从后备作业队列中选取作业进入内存,并为作业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和作业完成后的善后处理工作。作业从后备队列到被调度程序选中时的时间间隔称为等待时间。作业调度的步骤如下:(1)根据JCB属性建立JCB控制表格,记录作业各种工作状态;(2)采用选定的调度算法,从后备作业中选出一道或多道作业投入运行;(3)为被选中的作业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创建进程及为相应的进程分配系统资源:(4)作业运行结束后的善后处理工作。比如状态登记、资源回收、输出处理、作业的撤销。常用的作业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最短作业优先法、响应比高者优先和优先数法。(1)先来先服务(FCFS)。按作业到达的先后次序调度,它不利于短作业。(2)短作业优先(SJF)。按作业的估计运行时间调度,估计运行时间短的作业优先调度。它不利于长作业,可能会使一个估计运行时间长的作业迟迟得不到服务。(3)响应比高者优先(HRN)。综合上述两者,既考虑作业估计运行时间,又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响应比是:HRN=(估计运行时间+等待时间)/估计运行时间。(4)优先级调度。根据作业的优先级别,优先级高者先调度。此外,我们还需了解几个重要概念。1.作业的周转时间作业的周转时间是指从作业提交到作业完成之间的时间间隔。作业i的周转时间Ti可用公式表示如下:Ti=Tei-Tsi其中Tei为作业i的完成时间,Tsi为作业i的提交时间。2.平均周转时间平均周转时间是指多个作业的周转时间的平均值。n个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了可用公式表示如下:T=(T1+T2+…+Tn)/n3.带权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是指作业周转时间与作业实际运行时间的比。作业i的带权周转时间Wi可用公式表示如下:Wi=Ti/Tri其中Ti为作业i的周转时间,Tri为作业i的实际运行时间。4.平均带权周转时间平均带权周转时间是指多个作业的带权周转时间的平均值。n个作业的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可用公式表示如下:W=(W1+W2+…+Wn)/n根据表5-5给出的数据,若采用最短作业优先的调度算法,则作业的执行顺序为:1→4→2→3,作业1的等待时间为0,作业4的等待时间为2,作业2的等待时间为5,作业3的等待时间为10。这样平均等待时间为:(0+2+5+10)÷4=4.25小时若采用最高优先数优先的调度算法,则作业的执行顺序为:2→4→1→3,作业2的周转时间为5,作业4的周转时间为8,作业1的周转时间为10,作业3的周转时间为18。这样平均周转时间为:(5+8+10+18)÷4=10.25小时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ERP系统特点的是(3)。
是可移植的系统
解析:解析: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个以财务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用于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和人力资源等进行规划和优化,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使企业利润最大化。ERP系统具有的特点包括:①是统一的集成系统;②是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③是模块化可配置的;④是开放的系统。通常,ERP系统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紧密相关。ERP项目不仅仅是一个软件工程项目,也不仅仅是技术革新项目。从根本意义上说,ERP项目的实施是一个管理变革项目。对于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其业务流程不一定完全相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一个企业的ERP系统移植到另一个企业中。
[单选题]某项目计划2008年12月5曰开始进入首批交付的产品测试工作,估算工作量为8(人)×10(天),误差为2天,则以下(26)理解正确(天指工作日)。
表示活动至少需要8天,最多不超过12天
解析:活动历时是对完成计划活动所需时间的可能长短所做的定量估计。活动历时估算的结果中应当指明变化范围。若某项目的估算工作量为8(人)×10(天),即80人天,误差为2天,表示产品测试工作历时为10±2天,即至少需要8天,最多不超过12天,且每天需要投入的人数为8人。
[单选题]在对高级语言源程序进行编译的过程中,为源程序中变量所分配的存储单元的地址属于( )。
逻辑地址
[单选题]● V模型是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模型,以下理解正确的是(42) 。(42)
V模型造成需求分析阶段隐藏的问题一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被发现
[单选题]以下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1)。
在同一授权机构可完成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认证、审批程序
解析:解析: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根据认证和审批分离的原则,按照先由认证机构认证,再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批的工作程序进行。资质评定按照评审和审批分离的原则进行。工业和信息化部授权的资质评审机构可以受理申请一、二、三、四级资质的评审;省市信息产建设单位管部门授权的资质评审机构可以受理申请三、四级资质的评审:未设置评审机构的可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授权的或其他省市授权的评审机构评审。一、二级资质申请,由省市信息产建设单位管部门初审,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批。三、四级资质申请,由省市信息产建设单位管部门审批,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单选题]以下关于信息安全管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23)。
信息安全的3条基本管理原则是:单独工作原则、限制使用期限原则和责任分散原则
解析:解析:在安全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对人的管理包括法律、法规与政策的约束、安全指南的帮助、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技能的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以及企业文化的熏陶,这些功能的实现都是以完备的安全管理政策和制度为前提的。信息安全的3条基本管理原则是:从不单独工作原则、限制使用期限原则和责任分散原则。其中,从不单独工作原则是指在人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由最高领导人指派两个或者多个可靠而且能够胜任工作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每项与安全相关的活动,并且通过签字、记录和注册等方式证明。限制使用期限原则是指任何人都不能在一个与安全有关的岗位上工作太长时间,工作人员应该经常轮换工作,这种轮换依赖于全体人员的诚实度。责任分散原则是指在工作人员素质和数量允许的情况下,不集中于一人实施全部与安全有关的功能,由不同的人和小组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