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常伴有PR段偏移
题目:关于Bachmann束阻滞心电图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解析:上房间束(Bachmann束)断裂、变性或纤维化可产生二尖瓣型P波改变,称为不完全性房内(房间束)阻滞,诊断时需要排除左心房肥大。PR段偏移常见于心房梗死。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房颤转复效益比最好的是
胺碘酮
[单选题]引起右胸导联QRS波群振幅增高的原因不包括
B型预激
[单选题]房性期前收缩的主要机制是
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和心房内折返激动
解析:房性期前收缩产生的主要机制是:①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引起心房肌提前除极;②心房内折返激动,引起心房肌提前除极。
[单选题]心肌损伤时,升高时间较晚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心肌标志物是
LDH
[单选题]动态心电图判断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通常采用ESVEM标准,判定对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治疗有效的标准是
减少≥80%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时,肌钙蛋白T一般开始升高的时间是
3~6小时
[单选题]以下是衡量心电图机基线稳定性性能的重要指标,其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开机2分钟后,用标准灵敏度挡记录基线,其偏移水平应不大于2mm
解析:判断基线稳定性的常用检测方法为:开机2分钟后,导联选择置于“TEST”位置,在标准灵敏度挡(10mm/mV)记录基线,其偏移水平应不大于1mm。
[单选题]以下为判断动态心电图ST段偏移的"3个1"标准,其中不正确的是
ST段偏移持续时间≥10分钟
[单选题]关于希氏束的描述,正确的是
希氏束传导纤维排列呈束状
解析:房室结由P细胞、T细胞两种细胞交织成迷路样结构,传导速度较慢。希氏束纵向排列呈束状,传导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