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不一致,不能确认如何适用时,由( )裁决。
正确答案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解析:解析:参见《立法法》第86条。
[单选题]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个人违法所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构成犯罪。2004年12月22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以营利为目的侵犯著作权违法所得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对这两个司法解释的适用,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D
上述2004年司法解释关于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规定,不溯及既往
解析: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01年12月7日《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自发布或者规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适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间;对于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施行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办理;对于新的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已有相关司法解释,依照行为时的司法解释办理,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适用新的司法解释。综上应选D。
[单选题]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B
犯罪直接客体就是犯罪行为直接指向的人或物
解析:解析: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同类客体是对直接客体的概括,而一般客体是对同类客体的概括。犯罪的一般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整体。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害的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一方面。作为同一类客体的社会关系具有相同的或者相近的性质。只有依据同类客体,才能对犯罪作科学的分类,建立严密、科学的刑法分则体系。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一种犯罪可以同时侵害数个直接客体。比如,抢劫罪既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利同时又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利。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的人或物。所以选项B的表述是错误的。
[单选题]法的社会作用的对象是( )。
正确答案 :B
社会关系
[单选题]最长诉讼时效的期间为( )。
正确答案 :D
20年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
[多选题]下列人员中能够成为妨害公务罪对象的是( )。
正确答案 :ABD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依法履行职责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277条的规定,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阻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或者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妨害公务罪侵犯的对象包括:正在依法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人员,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能成为妨害公务罪的对象。
[单选题]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
正确答案 :C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解析:解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缺一不可的基本特征。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应受刑罚惩罚性揭示了犯罪的法律后果。
[单选题]对于一般主犯,( )。
正确答案 :A
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解析:解析:参见《刑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关于主犯问题,考生还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主犯的分类。我国刑法中的主犯分为以下三类:(1)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是首要分子的一种:(2)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是首要分子的一种;(3)在其他犯罪集团或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刑法》对于上述三类主犯的处罚原则是不同的:对第一类主犯,即对组织、领导(起策划、指挥作用)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依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其他主犯,应当依照其所参与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单选题]魏明帝时期制定的《魏律》的显著特点包括
正确答案 :C
八议入律
[单选题]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带匕首向某乙家走去,途中猛觉不妥,刺伤或刺死某乙自己也要受法律制裁,便返回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 )。
正确答案 :A
犯罪中止
解析:解析:首先判断某甲杀某乙行为停止的原因是某甲觉得不妥,害怕自己受到法律制裁,自动有效的放弃犯罪行为,不论某甲放弃犯罪的具体原因,只要某甲是自动有效彻底放弃犯罪行为就成立犯罪中止。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