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

题目:肉毒毒素的作用机制是:

解析: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对机体的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性作用,引起特殊病变。例如白喉毒素主要是抑制易感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导致外周神经麻痹和心肌炎等。霍乱肠毒素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都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AMP水平增高,促进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紊乱,导致严重的呕吐与腹泻。破伤风毒素主要是阻断中枢神经系统上、下神经元之间正常抑制性冲动的传递,引起骨骼肌强直性痉挛。肉毒毒素抑制胆碱能神经末稍释放乙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出现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葡萄球菌肠毒素作用于呕吐中枢,引起以呕吐为主的食物中毒。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男性患者,45岁,醉酒后发热、咳嗽,咳脓臭痰。胸片示右下肺大片浸润阴影,内有空洞并见到液平。痰涂片找到细菌,但需氧培养多次阴性。诊断应首先考虑
  • 肺炎链球菌感染


  • [单选题]支原体最易分离到的部位是
  • 泌尿生殖道

  • 解析:支原体不侵入机体组织与血液,而是在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黏附并定居后,通过不同机制引起细胞损伤,可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等疾病。以泌尿生殖道感染多见,最易从泌尿生殖道分离到支原体。

  • [单选题]分离致病性肠道杆菌最合适的培养基是
  • 选择鉴别培养基


  • [多选题]葡萄球菌的致病因子主要是
  • 毒素

    荚膜

    凝固酶

    溶血素

  • 解析:葡萄球菌的致病因子主要有: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溶解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Ⅰ等。1982年,Karakawa和 Vann首次报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数有荚膜多糖,与无荚膜葡萄菌相比,其毒力大的多。

  • [单选题]某女,发热1周,食欲不振、乏力、腹胀、腹泻、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偏低,起病后曾服退热药及磺胺药,发热仍不退,临床怀疑为伤寒病,为进一步确诊,首选应做的检查是
  • 骨髓培养或血培养


  • 推荐下载科目: 职业卫生(正高)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正高) 骨外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副高) 内分泌学主治医师(代码:309)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9) 病案信息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9)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1) 住院医师规培(预防医学科)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全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