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由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形成

题目:关于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机体对外源性化学物质的生物转运过程包括
  • 吸收、分布和排泄


  • [单选题]寒凝心脉型胸痹,宜选用( )
  • 当归四逆汤


  • [单选题]在糖原合成中作为葡萄糖载体的是
  • UDP


  • [单选题]臭氧用于医院空气消毒的最低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为
  • ≥20mg/m,≥30min

  • 解析:在医院病房中,要求空气中细菌总数≤500cfu/m时,空气中臭氧浓度需≥20mg/m,消毒时间≥30min。

  • [单选题]消毒试验中应用载体法试验时,阳性对照菌片回收菌量应为
  • 5×10~5×10cfu/片


  • [单选题]奶类制品的药物残留主要有生长促进剂、激素和
  • 抗生素


  • [单选题]流行病学三角包含的三大因素是
  • 宿主、环境和病因(致病因素)


  • [单选题]风邪伤人,以致病位游移,行无定处,主要是因为风的性质有( )
  • 风性善行


  • [单选题]有关混杂因素和混杂偏倚的说法正确的是
  • 在分析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多采用多元分析,不仅能分析暴露因素的效应也能估计混杂因素的效应

  • 解析:本题考点为混杂偏倚产生的原因及效应。混杂偏倚是混杂因素在比较组间分布不均时产生的。在设计阶段认识到混杂因素,通过限制、匹配、随机化等方法加以控制则可以避免混杂偏倚,故A不正确。混杂因素不是特定的某些因素,也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可能与研究结局相关的因素,只是在研究中不再关注这类因素的效应。因此B、E不正确。若暴露因素与结局存在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的因果联结方式,则混杂因素引起的间接关联会歪曲直接关联的效应,因此C不正确。多元分析的原理即是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变化后,其中一个因素变化一个单位引起结局变量变化的大小。因此,在多元分析模型中,纳入模型的自变量(暴露因素或混杂因素)的效应均能估计出来,D正确。

  • 推荐下载科目: 眼科(正高) 中医外科学(正高) 妇产科护理(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正高) 妇产科学(副高) 神经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0)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代码:107)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医学检验科) 放射医学(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