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手足口病

题目:一2岁男孩于2008年5月因发热伴手心、足底、臀部和口腔疱疹就诊。追问病史,这些部位的红疹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发热38℃,水疱有绿豆样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红晕,无明显瘙痒感。采集其咽拭子,将标本接种于RD和HEP-2细胞。盲传至第3代RD细胞呈现明显CPE。根据以上结果,可初步诊断该男孩患有

解析:手足口病(HFMD)是由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及肠道病毒71型(EV71)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和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一般发生于畜牧区,成人牧民多见。水痘起的疹子是向心性分布,以前胸、后背、躯干部为主,头皮、面部、四肢也有水疱。麻疹则是先头面部出疹,再发展到全身。风疹病毒分离不能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交。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下列关于粪大肠菌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杆菌

    不能产生芽胞

    能发酵乳糖

    能产酸能产气

  • 解析:粪大肠菌群是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

  • [多选题]人畜共患病包括:
  • 回归热

    波浪热

    登革热

    Q热

  • 解析:波浪热是布鲁菌感染特有的热型。布鲁菌侵入血流,出现菌血症,致患者发热。之后,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淋巴结等脏器细胞,发热也渐消退。细菌繁殖到一定程度可再度入血,出现菌血症而致体温升高。如此反复形成的菌血症,使患者的热型呈波浪式。回归热是由多种疏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包括虱传回归热和蜱传回归热。螺旋体经皮肤创伤进入人体,在血流中大量繁殖,出现高热,持续3~4天,热退;隔1周左右,又高热。如此反复发作多次,直至螺旋体的突变类型不再超越宿主产生的多种特异性抗体的范围为止。Q热(query fever,疑问热,指最初不明病因的发热)是由Q热柯克斯体(贝纳柯克斯体)引起,其传染源是受染的牛、羊等家畜,在动物间的传播是以蜱为传播媒介。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传播媒介是伊蚊,表现为发热、肌肉和关节酸痛等。猩红热是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波浪热、回归热、Q热、登革热均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动物和人均可感染。

  • [单选题]芽胞与细菌致病有关的特征是
  • 耐热性

  • 解析:芽胞是生物界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有超强的抗高温能力。

  • [单选题]下列关于水体中总大肠菌群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革兰阳性

  • 解析:总大肠菌群指一群在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 [单选题]欲在学生中调查某种疾病的患病率,从5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0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哪种抽取方法( )
  • 收齐500名学生证按次序号取前200名


  • [单选题]形成脐状菌落的细菌是
  • 肺炎链球菌


  • [单选题]肥达反应的原理是:
  • 凝集反应,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


  • [单选题]国内较常用的检测梅毒的RPR试验使用的抗原是
  • 类脂质抗原


  • 推荐下载科目: 传染病(正高) 老年医学(正高) 疼痛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正高) 医院药学(副高) 眼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4) 病案信息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9) 中医护理中级职称(代码:374)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 医学检验(士)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