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外关
题目:下列腧穴中,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
解析:外关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少阳之络,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三焦经。有清热解毒、解痉止痛、通经活络之功。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小活络丹所主证候病因病机是( )
湿痰瘀血,痹阻经络
解析:小活络丹,为治风剂,具有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痹证。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单选题]根据五行生克规律,治疗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之证,应选用的是
滋水涵木法
解析: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所以,根据五行生克规律,治疗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之证,应选用的治疗方法是滋水涵木法。
[单选题]肝细胞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增加,尿胆原增加,尿胆红素阳性
解析:3.①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摄取血浆中未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使其在血中的浓度升高,所产生的结合胆红素又可能由于肝细胞肿胀、毛细胆管受压,而在肿胀与坏死的肝细胞间弥散,经血窦进入血循环,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亦升高,使尿胆红素试验呈阳性。此外经肠道吸收的粪胆原也因肝细胞受损不能将其转变为胆红素,而以尿胆原形式由尿中排出,故肝细胞黄疸时尿胆红素与尿胆原均呈明显阳性。②溶血性黄疸:当体内有大量红细胞被破坏时未结合胆红素增加,使血中含量增高,由于未结合胆红素不能通过肾脏,故尿胆红素试验阴性。未结合红素增加,导致肝细胞代偿性产生更多的结合胆红素。当将其排入肠道后转变为粪胆原的量亦增多,因而肠道吸收粪胆原及由尿中排出尿胆原的量均亦相应增加。③阻塞性黄疸:胆汁淤积使肝胆管内压增高,导致毛细胆管破裂,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而逆流入血,使得结合胆红素增高,并由尿中排出,故尿胆红素检查阳性。由于胆汁排入肠道受阻,故尿胆原亦减少。
[单选题]患者,男,66岁。有膀胱结石史,现小便淋漓,夜尿频多,间有尿痛,腰膝酸软,舌尖红苔微黄,脉虚数。其证型是
肾虚有热
解析:据腰膝酸软、脉虚可判断有肾虚;据舌尖红苔微黄,脉数可判断有热象。综合判断为肾虚有热,选B。
[单选题]下述各项,属于行政处分的是
降级
解析: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及开除。吊销卫生许可证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故选B。
[单选题]确诊霍乱最可靠的依据是
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解析:分离培养常用庆大霉素琼脂平皿或碱性琼脂平板。前者为强选择性培养基,36℃~37℃培养8~10小时霍乱弧菌即可长成小菌落。后者则需培养10~20小时。选择可疑或典型菌落,应用霍乱弧菌“O”抗原的抗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若阳性即可出报告。
[单选题]石菖蒲具有的功效是( )
化湿和胃
解析:功效: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单选题]下列哪种疾病首选刺血拔罐法
丹毒
解析:刺血拔罐对于热毒性疾病最为适应
[单选题]单纯性肾病综合征多见于
2~7岁
解析:单纯性肾病综合征多于2~7岁起病。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