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切口裂开
题目:患者,男性,82岁。腹痛伴巩膜、皮肤发黄半个月,体重明显减轻。超声/CT检查发现胰头部肿块,胆总管和肝内胆管扩张。确诊为胰头癌,全麻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7天,患者在剧烈咳嗽后突感切口剧痛,随即有浅红色液体自切口流出,浸湿敷料。
解析:1.患者82岁,为老年患者,术前有体重明显减轻,营养状况差,故其组织愈合能力差,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腹部手术,是术后切口裂开常发生的部位,患者剧烈咳嗽时腹内压突然增高亦是切口裂开的常见原因,其感到切口剧痛,有浅红色液体自切口流出,均提示发生切口裂开,此外,切口裂开多发生于术后1周左右,与题干描述相符,故答案为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者,女性,47岁。因高热、神志不清、休克送入ICU治疗,诊断为重症肺炎。经积极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血压15.7/9.1kPa(118/68mmHg),呼吸36次/分,口唇发绀,双肺无啰音。该患者最可能发生了
ARDS
解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起病较急,可为24~48小时发病,也可长至5~7天。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急促、口唇及指(趾)端发绀、以及不能用常规氧疗方式缓解的呼吸窘迫(极度缺氧的表现),可伴有胸闷、咳嗽、血痰等症状。病情危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死亡等。
[单选题]关于高位肠瘘的病理生理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为高流量
解析:高位肠瘘的全身性病理生理变化以水、电解质丢失和紊乱及营养失调较为严重,每日丧失的肠液量可达8000ml;低位肠瘘则以继发性感染较为明显。
[单选题]运用谈话法的关键是
问题的设计
解析:谈话法是一种以问题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问题的设计是运用该法的关键。
[多选题]脱敏疗法适用于
恐惧症
焦虑症
紧张症
[单选题]患者,男,52岁,无吸烟史和肺部疾病史,全麻下行肠道手术。术后麻醉未清醒,呼吸时出现鼾声,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托起患者下颌
解析: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呼吸道并不是笔直的,麻醉后出现鼾声指示气道不畅或堵塞的可能,托起下颌会让气道尽可能的变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