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中幼红细胞

题目: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块状,核仁消失,胞浆嗜多色性,符合以下哪种细胞的特点( )

解析:中幼红细胞:胞体直径8~15μm,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成索条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空隙,核仁消失。胞质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可呈嗜多色性。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在RIA检测中,其结合率用于B/B+F表示,其意义是
  • 结合态的标记抗原与总的标记抗原之比

  • 解析:结合态的标记抗原(B:Ag*-Ab复合物中的Ag*)与游离态的标记抗原(F:单独、剩余的Ag*)的比值(B/F),或算出结合率[B/(B+F)]。

  • [单选题]关于毛细血管采血法,下列正确的是
  • 成人要推荐用手指采血,因其检查结果比较恒定

  • 解析:手指采血操作方便,检查结果比较恒定,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采集左手环指指端内侧血液。

  • [单选题]引起食物霉变的主要真菌是
  • 毛霉菌

  • 解析:毛霉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常引起食物霉变。

  • [单选题]治疗严重的MRSA感染,一般选用
  • 万古霉素

  • 解析:对于MRSA感染,一般选用万古霉素治疗。

  • [单选题]免疫组化技术的关键步骤是
  • 免疫染色

  • 解析:免疫组化技术的影响因素很多,最关键的步骤是免疫染色。

  • [单选题]关于浆膜腔积液细胞分类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常见于淋巴液回流受阻所致的积液

  • 解析:漏出液中以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为主,渗出液中中性粒细胞增高主要常见于化脓性积液、早期结核性积液;嗜酸粒细胞增高主要见于血胸、气胸、肺梗死、真菌或寄生虫感染等。

  • [单选题]嗜血杆菌分离培养时,需要V因子是因为它是
  • 脱氢酶的辅酶

  • 解析:X因子是对热稳定的物质,是一种含铁的卟啉,是细菌合成过氧化氢酶、细菌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辅基;V因子是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B类物质,是一种脱氢酶的辅基酶。

  • [单选题]血小板直方图的范围在
  • 2~30fl

  • 解析:红细胞直方图范围25~250fl,血小板直方图范围2~30fl。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神经外科(正高) 临床药学(正高) 中医外科学(副高) 内科护理(副高) 医院药学(副高) 口腔正畸学主治医师(代码:357) 放射医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6)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耳鼻咽喉科) 药学(士) 中药学(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