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

题目:大肠埃希菌的IMViC试验结果为

解析:大肠埃希菌的吲哚试验阳性、甲基红阳性、VP阴性、枸橼酸盐试验阴性。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有关ISI的叙述,错误的是
  • ISI值越高说明该试剂越敏感

  • 解析:ISI是用多份不同凝血因子水平的血浆与国际参考制品做严格的校准,通过回归分析求得回归斜率而得到的,代表凝血活酶试剂对凝血因子缺乏的敏感性,ISI值越低则敏感性越高。

  • [单选题]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一般不会有
  • 骨髓中原始红细胞比例大于30%

  • 解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皮肤及黏膜红紫色,脾肿大,有血管及神经系统症状。外周血常规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而红细胞压积则是显示红细胞总量和血液黏滞度的最佳单一指标;疾病晚期可因骨髓纤维化而出现贫血;约60%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在诊断时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随病情的进展白细胞数明显增高;血小板计数有与时俱增的倾向,常可检测到血小板形态和功能质量的异常,血片可有成堆的血小板,可见巨型和畸形血小板。骨髓增生程度多为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巨核细胞三系均增生,以红系增生最为显著。各系细胞间的比例可维持基本正常。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骨髓活检可显示脂肪组织被造血细胞替代,有网状纤维增生和(或)骨髓纤维化。

  • [单选题]白喉杆菌的最主要致病物质是
  • 外毒素

  • 解析:白喉棒状杆菌一般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大量外毒素可被吸收入血,造成毒血症。白喉毒素有剧毒,可使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产生炎症、渗出和坏死反应。

  • [单选题]血清游离镁约占血清镁
  • 1/2

  • 解析:血清镁中游离镁约占55%,镁盐15%,与蛋白结合镁30%。

  • [单选题]下列哪种细菌在培养时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
  • 产气荚膜梭菌

  • 解析:产气荚膜梭菌能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在牛乳培养基中培养18~24小时,该菌分解乳糖产酸,使牛奶中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冲散凝固的酪蛋白,并将封固液面的凡士林层顶开,甚至冲掉试管口的棉塞,气势汹涌,称“汹涌发酵”现象。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烧伤外科(正高) 口腔医学(正高) 妇女保健(正高) 妇产科护理(正高) 超声医学技术(正高) 骨外科学(副高) 药学(士)(代码:101) 住院医师规培(神经外科) 中医学专业知识 临床营养(士)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