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关于心境障碍的生化研究结果,目前多数学者认为
正确答案 :C
5-羟色胺(5-HT)降低导致抑郁发作
解析:5-HT功能活动降低与抑郁心境、食欲减退、失眠、昼夜节律紊乱、内分泌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焦虑不安、不能应付应激、活动减少等密切相关。5-HT升高可能与躁狂症的发病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功能活动降低与抑郁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功能活动增强与躁狂有关。
[单选题]表现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的人格障碍是
正确答案 :A
强迫型
解析: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回避型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ICD-10将冲动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合并称为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此类人格障碍有一个突出的倾向,即行为不计后果,伴有情感不稳定。事先进行计划的能力很差,强烈的愤怒暴发常导致暴力或“行为爆炸”。表演型人格障碍以过分的感情用事、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其行为与公认的社会规范有显著差异为特点。
[单选题]以下哪种因素对心理治疗的疗效影响比较小
正确答案 :A
治疗方法
解析:对心理治疗的疗效影响有治疗者的交际能力,治疗者的倾听、同情心,患者的动机、求治欲,医患关系。故选A
[单选题]有关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D
人体解剖法
解析:实验法是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该方法是指有目的地操纵自变量,这些自变量多属于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心理测验法是对人的心理行为进行客观的、标准化的定量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指测试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人的行为、言语、仪表、表情、态度、举止的观察和分析(主观观察法或内省法)以研究其心理行为规律的方法。心理生物学研究是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如DNA重组技术、PCR技术、CT、MRI、功能磁共振脑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睡眠脑电图等新方法和新技术正在为探索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心身相关性和心理病因学等心理学的深层次问题提供有力的武器。人体解剖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重要方法。
[单选题]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 )
正确答案 :D
各类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关系
[单选题]临床上最常见的妄想是
正确答案 :B
被害妄想
[单选题]在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中,下列哪项不属于描述性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 :B
病例对照研究
[单选题]下列有关心境障碍的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B
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及人际关系等的,改变,躯体症状极少见
解析:心境障碍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通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躯体症状也很常见甚至成为重要临床相。不少躯体疾病可伴发或导致心境障碍,此时症状与躯体状况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后者是前者的直接原因,或者后者为前者的诱因,或者前者是后者的直接原因或者两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与抑郁发作不同,躁狂发作具有更强的特征性,不常见于其他精神障碍之中,但躁狂发作却可能伴随某些躯体疾病尤其是脑部疾病出现,这些由于躯体疾病所致的躁狂发作一般不表现为典型的情感高涨,没有"愉快"的临床特点,而是以情绪不稳、焦虑紧张等体验为主。详细的躯体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可资鉴别。因此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学说的核心是
正确答案 :A
同一性-角色混乱
解析: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艾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与弗洛伊德划分的阶段一致)。第一阶段: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阶段。第二阶段:幼儿期(1~3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阶段。第三阶段:学前期(4~6岁),主动对内疚阶段。第四阶段:学龄期(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第五阶段:青年期(13~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9~25岁),亲密对孤独的阶段。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6~65岁),繁殖对停滞阶段。第八阶段:成年晚期(65岁以后),自我整合对失望阶段。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学说的核心是同一性-角色混乱,它是一种成熟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自己将会怎样生活的感觉,一种从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
[单选题]按照等级诊断的观点,诊断时应优先考虑
正确答案 :D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解析:在诊断过程中,按精神障碍等级诊断的观点,首先要确定患者是否有器质性因素,只有排除了器质性问题,才能考虑"功能性"精神障碍;在诊断"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过程中,只有排除了精神病性(有幻觉、妄想、现实检验能力丧失等)的,即重性精神障碍,才能考虑诊断为非精神病性的(神经症性,没有上述重性精神病性特征),即轻性的精神障碍;同时还要考虑人格因素和心理应激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所以答案D是正确选项。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