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急性链球菌感染

题目:下列可致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解析:急性感染或炎症如化脓性球菌、某些杆菌(如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真菌、放线菌、病毒(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狂犬病等)、立克次体如斑疹伤寒、螺旋体(如钩端螺旋体和梅毒等)、寄生虫(如肺吸虫等)都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关于Lp(a)的叙述,错误的是
  • 其水平与人种无关

  • 解析:考查Lp(a)的组成、结构、生物学特点。Lp(a)是由一分子LDL及载脂蛋白a组成,Apo(a)结构与纤溶酶原(PNC)极为相似,二者有交叉反应。Apo(a)可以竞争性结合PNG受体或纤维蛋白等大分子,故认为Lp(a)不仅促进AS形成,还阻止血凝块溶解,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其水平因人种有差异。

  • [单选题]间接血凝试验阳性
  • 红细胞凝集

  • 解析:间接血凝试验是将抗原(或抗体)包被于红细胞表面,成为致敏载体,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从而使红细胞被动地凝集在一起,出现可见的红细胞凝集现象。

  • [单选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什么疾病
  • 淋巴细胞系统良性增生性疾病

  • 解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又称腺性热。

  • [单选题]显微镜法计数白细胞时,通常加外周血
  • 20μl


  • [单选题]胶体金间接免疫层析法测血清抗体常设计成反流免疫层析法的主要目的
  • 减少血清标本中非特异免疫球蛋白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 解析:为了消除待测血清标本中大量的非特异性IgC与特异性IgG竞争结合金标记抗人IgC降低试验敏感性,胶体金间接免疫层析法测抗体常设计成反流免疫层析法。

  • [单选题]NAP增高的疾病不包括
  • 缺铁性贫血


  • [单选题]溶血标本不宜于检测以下哪项指标
  • LDH

  • 解析:溶血标本对很多常用检测结果有影响,如ALT、AST、LDH、CK、UA、GLU、BUN等。

  • [单选题]下列羊水血型结果判断可出现抗H血清孔凝集,但除外
  • 非分泌型

  • 解析:凡体液中有血型物质者为分泌型,可以中和或抑制抗体与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发生凝集,无血型物质者为非分泌型。H物质是A、B抗原的前身物质,大多红细胞上都有。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为等张溶液( )
  • 0.85%NaCl溶液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口腔医学(正高) 整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4)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39) 辽宁初级中药士 中医执业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儿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正畸科) LA医师 LA物理师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