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CE
蛛网膜下腔出血 黄疸 脊髓肿瘤
题目:能引起脑脊液黄变的疾病有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F波正确描述是
波幅不随刺激量变化而变化
重复刺激时F波波形和潜伏期变异较大
F波是超强电刺激神经干在M波后的一个晚成分,由运动神经回返放电引起
解析:1F波(F wave)是运动迟发反应,它出现在复合肌肉动作电位之后(CMAP,也直接称为M波)。F反应源自于英文足“foot”,因为它首先在足部肌肉记录到。在上肢腕部刺激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出现的潜伏期常为25~32ms。在下肢踝部刺激腓神经和胫神经,F反应出现的潜伏期为45~56ms。2..F波在临床应用价值非常有限,因为它对于病变部位和病因的确定缺乏特异性。通常都认为F波是用来评估神经近端的功能,但实际上它是检查了整条神经。尽管如此,F波能够检测整条神经环路,也可用作内对照来协助判断其他神经的异常。通常有人会认为F反应应在神经根。3.为引出F波,设置与运动传导检测一样,并在周围神经远端刺激。然而,应对EMG机器进行调整以记录F反应。增益设在200uv(因为F波的波幅很低);扫描速度依据所检神经长度的不同调至5~10ms。应确保每次均为超强刺激,刺激器反向使阴极面向神经近端。尽管F波也可以在刺激器置于标准的位置下获得(阴极面向远端),但从理论上来说存在阳极阻滞可能(即阳极下神经处于超极化,阻滞从阴极下神经去极化传导来的动作电位)。注意刺激频率应不快于每两秒1次(0.5 Hz)。这样可避免后一次刺激发生在前一次刺激后的反应期内。故选BDE。
[单选题]解表药的药味多为( )
辛味
[多选题]双侧周围性面瘫可见于
格林巴列综合征
颅底广泛粘连
脑神经炎
解析:周围性面瘫又称Bell麻痹或面神经炎,为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甚少。故选CDE。
[多选题]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改变包括
正中神经传导异常
拇短展肌神经源性损害
[多选题]下列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如果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则可定位在后交通动脉
患者可出现交通性脑积水和阻塞性脑积水
患者可出现Ⅲ、Ⅳ、Ⅴ对脑神经损伤的症状
解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发病率约为2.0/10万人年,亦有报道为每年6-20/10万人。还可见因脑实质内,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选题]下述哪些瞳孔改变的表述是正确的
两眼视力高度减退时瞳孔散大
动眼神经麻痹可致瞳孔散大
颞叶钩回疝侧瞳孔散大
Adie瞳孔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
[多选题]神经系统疾病从病因上可分为
感染性疾病
血管性疾病
神经变性病
脱髓鞘性疾病
外伤
解析: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的以感觉、运动、意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又称神经病。按病因分类 如上节所述。但许多疾病病因不明,难以归入病因明确的类别。故选ABCDE。按病理变化分类 可分为变性病、脱髓鞘疾病、炎症性疾病、畸形、出血。按部位分类 分为中枢神经疾病、周围神经疾病、植物神经疾病以及肌病等。各部位疾病又可按病因、病理变化而分为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