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折返机制
题目:快速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发生机制是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delta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elta波的结束代表激动经旁路预激心室的结束
解析:delta波的结束代表心房激动经房室结传入心室的开始,并不代表激动经旁路预激心室的结束,此时经旁路下传的激动仍在缓慢除极心室,只是被经房室结下传的快速心室除极所掩盖。
[单选题]关于窦性心动过缓的描述,错误的是
心率<55次/分时提示窦房结功能不全
[单选题]运动试验可疑阳性的判断标准是
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在0.05~0.1mV,持续1分钟以上
[多选题]下列符合阵发性室速临床特点的是
突然发作,突然终止
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心电图可见心室夺获
心电图可见房室分离
[单选题]华法令抗凝观察指标是
INR在2.0~3.0
[单选题]关于魏登斯基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常可以使原来存在的传导阻滞完全消失
解析:魏登斯基现象常只能使传导阻滞暂时得到改善。
[单选题]窦性P波的组成
前半部代表右心房除极,后半部代表左心房除极
[单选题]关于心房扑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心房扑动不会发生于预激综合征患者
解析:心房扑动可以是预激综合征合并的心律失常,往往由于心室率极快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需立即转复。
[多选题]关于房室传导比例3:1的房室阻滞的表述,正确的是
当伴逸搏形成不完全性房室分离时,心室夺获的PR间期固定不变,则为二度Ⅱ型
可以是二度Ⅱ型,亦可以是二度Ⅰ型
属于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药物亦可引起3:1房室传导阻滞
解析:房室传导比例≥3: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定义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1房室阻滞可能为二度Ⅱ型,亦可能为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应注意鉴别。当伴逸搏形成不完全性房室分离时,若心室夺获的PR间期均相等,则为Ⅱ型阻滞,PR间期不等可能为Ⅰ型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属于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无论是病理性还是药物所致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均可引起晕厥。3:1阻滞本身不能确定阻滞的部位,下传的QRS波群增宽可提示阻滞发生在双束支水平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