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有的嫌疑人不是罪犯
题目::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有的被告是无辜的,甚至是被诬陷的;并非所有的嫌疑人都是罪犯。如果上述调查的情况是真实的,那么下列选项一定为真的是( )。
解析:当题干出现相对数时,加强需要考虑另一个相对数。由于70%的患肺癌的人吸烟而得到吸烟易患肺癌,还需要知道所有人中吸烟者的比例。当所有人中吸烟者的比例小于70%时为加强。选项C说明了所有人中吸烟的比例不足60%,为加强。注意不能选B,B选项一方面是说超过了50%(这样就不能确定是否达到70%),另一方面B选项论述的是成年人,与题于的论述对象不同。故选C。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现阶段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是( )。
转变职能
解析: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故应选C项。
[单选题]在1978 年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劳保福利费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医疗费
[单选题]一个复印机10秒钟能印13页纸,如果机器不出现任何故障,1小时能印多少页?( )
4680
[多选题]本部分均为单选题,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应该是一造价最低的线路
其选择决定了新兴贸易中心的位置
决定于是否与终点之间的距离最短
不会总是具有最低建造成本的路线
解析:“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不能完全
满足。
请开始答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86—90题。
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看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查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因为美感体验是非反思的、不自觉的,美感体验的关键是体验者与其对象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而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86.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完全满足
C.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单选题]:甲从A地步行到B地,出发1小时40分钟后,乙骑自行车也从同地出发,骑了10公里时追到甲。于是,甲改骑乙的自行车前进,共经5小时到达B地,这恰是甲步行全程所需时间的一半。问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公里/小时?( )
12
[单选题]关于《红楼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鹗续书最为流行
解析:96.C【解析】《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所以A、B 项错误,《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金瓶梅》成书约在隆庆至万历年间,所以 D 项错误。故选C。
[单选题]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______问题,直接体现党风、政风,党员干部为谁代言、站在哪一边,直接决定人心向背,也决定着党和人民的事业能否长盛不衰。
关系 B. 指导 C. 领导 D. 管理
解析:结合语境,用“关系”更为准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39 ,一列长为 280米的火车,速度为 20米/秒,经过2800米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这座大桥需多少时间?
2 分34秒
解析:需要(2800 + 280 ) ÷20 = 154 秒=2分34秒。
[多选题]商品标价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重要体现,也就是说商品标价表现着商品的内在价值。在普通商品中某商品的标价为8元,而完全相同的该商品在高档商场的标价为14元。这表明()。
商品标价不仅包含着商品本身的价值,还包括与买卖商品相关的服务的价值
标价的差异体现了商品价格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解析:首先排除A,因为题干已经指出是“完全相同的该商品”;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和商品的价值可能是有差异的,但这并不能说是“不准确的”,尽管有的标价高于商品的实际价值,有的标价低于商品的实际价值(促销活动中),但不会出现标价远远偏离(高于或低于)商品实际价值的情况,排除B。而C的解释是合理的,到高档商场购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还包括了对舒适购物环境、优质服务的享受等。对于D,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供求关系、竞争策略等,本题所举案例可能就是经营者在商品定位方面的一种竞争政策,因此这种解释也是合乎情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