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伤处冷敷
题目:男,17岁,踢球时不慎脚扭伤,局部肿痛,不能步行,现场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解析:单纯软组织损伤者,予以局部制动,患肢抬高,局部冷敷,12小时后改用热敷或红外线治疗、服用云南白药等。局部如有血肿形成时可加压包扎。闭合性骨折和脱位者,需进行复位、固定。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急腹症中常伴有休克的疾病( )
绞窄性肠梗阻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脾破裂
解析:在绞窄性肠梗阻时,血和血浆的丢失尤其严重。因此,患者多发生脱水伴少尿、氮质血症和酸中毒。如脱水持续,血液进一步浓缩,则导致低血压和低血容量休克。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急性胆管完全梗阻和化脓性感染所致。是胆道感染疾病中的严重类型,亦称急性重症胆管炎(AOSC)。该病一般起病急骤,突发剑突下或右上腹胀痛或绞痛,继而寒战、高热、呕吐、恶心,并出现休克和精神神经症状,严重者短时间内裂死亡。脾破裂。由于脾脏的实质和被膜同时破裂,发生腹腔内大量出血而使病人迅速发生休克。
[多选题]肌内注射部位易发生硬结的原因有 ( )
药液刺激性大
药液注入过浅
药液浓度过大
药液相互作用
注射药量过大
解析:药物因素:肌注用药主要有溶液、混悬液、油剂、粉剂及结晶等,药物理化性质、pH值、剂量浓度不同,致药物吸收速度不同,与硬结形成密切相关,若溶液浓度过高,又属高渗状态,不易吸收,反而可吸收周围组织水分,致局部肿胀,形成硬结;某些药物若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多次,也可致硬结形成;若药物粘稠度大,溶解度小,扩散吸收较难,可因吸收缓慢致硬结形成;某些药物如氯喹等易在注射处析出结晶,吸收较难,产生硬结;药物化学刺激性强,如氨茶碱、氯霉素等,可致注射部位疼痛,甚至产生硬结
[多选题]预防破伤风的有效措施包括
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伤后彻底清创
伤后注射TAT
注射TAT前先做皮内过敏试验
解析:一、仅需注射类毒素0.5ml二、及时彻底清创三、被动免疫:现在习用的被动免疫法是注射从动物(牛或马)血清中精制所得的破伤风抗毒素(TAT)。
[单选题]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同桌进餐
解析:艾滋病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通过性接触(同性或异性间)和血液传播(输血、使用血制品、静脉吸毒与母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如同桌进餐、共用浴具、握手、拥抱等不会感染艾滋病。离体后的HIV抵抗力很弱,几乎所有的消毒剂在短时间内均可将其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