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题目:患者,男,32岁。持续高热5天入院。查体:前胸部可见散在的玫瑰疹,脾脏肋下2cm。化验:肝功能及心肌酶均轻度升高。考虑该患者出现了全身脏器损伤。最不可能损伤的器官是

解析:此患者高热、玫瑰疹和脾大怀疑伤寒,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肠道为最显著。其次肝脾、骨髓等。肾脏不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以很少累及。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有降血糖及抗利尿作用的药物是
  • 氯磺丙脲

  • 解析:氯磺丙脲片,适应症为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Ⅱ型糖尿病,病人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本品还可用于中枢性尿崩症。

  • [单选题]关于普萘洛尔抗心律失常的机制,哪项错误
  • 治疗量就延长浦氏纤维的有效不应期

  • 解析:普萘洛尔为非选择性β1与β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初期因外周阻力反射性增加(使α受体作用相对增强),故降压作用不明显,肾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冠状动脉及其他内脏器官血流量均减少。普萘洛尔能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血压调节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可竞争性对抗异丙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的作用。血浆肾素活肾素活性因β2受体被阻断而降低,还可致血管收缩,支气管痉挛。有增强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对前列腺素E2的合用亦有影响。概括其作用特点为温和、缓慢、持久,能抑制肾素分泌,无直立性低血压症。治疗震颤的机制可能与β2受体有关,也有可能是中枢作用。治疗量不延长浦氏纤维的有效不应期。

  • [单选题]鉴别右心衰竭与肝硬化的要点是
  •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 解析: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下肢水肿、肝脏肿大和腹水形成在右心衰竭与肝硬化时均可出现。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是右心衰的特征性体征。

  • [单选题]女,36岁。乏力、头晕,Hb64g/L,检查提示红细胞体积减少,中间淡染区扩大,则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总铁结合力增加,铁蛋白减少

  • 解析:根据提干描述,患者得了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体积减少,中间淡染区扩大是缺铁性贫血的特征。缺铁性贫血特点是总铁结合力增加,铁蛋白降低,故选D。

  • [单选题]直肠触诊触及柔软光滑而有弹性的包块,应考虑的是
  • 直肠息肉


  • [单选题]女,38岁。反复上腹隐痛、反酸4年。空腹时加重,进食后缓解,最可能的诊断是
  • 十二指肠溃疡

  • 解析:反复上腹痛、反酸4年,进食疼痛缓解,多有午夜痛和饥饿痛,考虑十二指肠溃疡。

  • [单选题]渗出液与漏出液的主要差异在于
  • 蛋白含量多少不同

  • 解析:炎症渗出形成的渗出液是由于血管壁通透性明显增加的结果,与单纯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漏出液不同。前者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较多的细胞和细胞碎片,而漏出液是血浆超滤的结果,并无血管壁通透性的明显增加,因此两者蛋白含量的多少是主要的不同点。

  • [单选题]10岁男童,反复水肿半年就诊。测血压150/100mmHg。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8~18/HP,血尿素氮10.8mmol/L(30mg/dl),血清总蛋白40g/L(4g/dl),白蛋白15g/L(1.52/dl)。该患儿目前考虑为
  • 肾炎性肾病

  • 解析:肾病综合征分为肾病型和肾炎型,凡具有以下四项之一或多项者属于肾炎型肾病(题中所述符合肾炎型的标准) 1、2周内分别3次以上离心尿检查RBC>10个/高倍镜,并证实为肾小球源性。 2、反复或持续性高血压,并除外糖皮质激素等原因所致。 学龄儿童≥130/90mmHg,学龄前≥120/80mmHg。 3、肾功能不全,并排除由血容量不足等所致。 4、持续性低补体血症。

  • [单选题]成年后生长素分泌过多会导致
  • 肢端肥大症

  • 解析:生长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它能动员体内各方面的能量和原料供应,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身体细胞的大小和数量,无论是骨骼,或是内脏器官的大小都增长,骨骼增长导致人体增高,这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起的作用更大,内脏器官体积的增大与身高体重大体上成比例,幼年时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成年后分泌过多就会导致肢端肥大症。成人后发病的称为"成人甲减",重者表现为黏液性水肿,故又称为"黏液性水肿",为非凹陷性黏液性水肿。更严重者可出现昏迷;胚胎期或婴儿期发病者,称为"呆小病"或"克汀病"。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内科(正高) 口腔医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正高)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正高) 消化内科学(副高) 眼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4)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 住院医师规培(核医学科)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