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能够增加蛋白多肽药物经皮给药吸收的物理化学方法有
  • 正确答案 :BCD
  • 超声波导入法

    离子导入法

    电穿孔导入法


  • [单选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的性质决定了该药物
  • 正确答案 :C
  • 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

  • 解析:药物经生物转化和排泄后,在体内的有效血药浓度会显著下降,作用会逐渐消失。转化和排泄速度快的药物,其作用时间短。

  • [多选题]关于防止可溶性成分迁移正确的叙述是
  • 正确答案 :ABDE
  • 为了防止可溶性色素迁移产生“色斑”,最根本的防止办法是选用不溶性色素

    采用微波加热干燥时,可使颗粒内部的可溶性成分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采用箱式干燥时,颗粒之间的可溶性成分迁移现象最明显

    采用流化(床)干燥法时,一般不会发生颗粒间的可溶性成分迁移,有利于提高片剂的均匀度,但仍有可能出现色斑或花斑

  • 解析:当片剂中含有可溶性色素时,迁移现象表现得最为直观,湿混时虽已将色素及其他成分混合均匀,但颗粒干燥后,大部分色素已迁移到颗粒的外表面,内部的颜色很淡,压成片剂后,片剂表面形成很多“色斑”。为了防止“色斑”出现,最根本的办法是选用不溶性色素。在通常的干燥方法中很难避免可溶性成分的迁移,而采用微波加热干燥时,由于颗粒内外受热均匀一致,可使这种迁移减少到最小的程度。颗粒内部的可溶性成分迁移所造成的主要问题是片剂上产生色斑或花斑,对片剂的含量均匀度影响不大,但是,发生在颗粒之间的可溶性成分迁移,将大大影响片剂的含量均匀度,尤其是采用箱式干燥时,这种现象最为明显。当采用箱式干燥时,应经常翻动颗粒,以减少颗粒间的迁移,但这样做仍不能防止颗粒内部的迁移。采用流化(床)干燥法时由于湿颗粒各自处于流化运动状态,并不相互紧密接触,所以一般不会发生颗粒间的可溶性成分迁移,有利于提高片剂的含量均匀度,但仍有可能出现色斑或花斑,因为颗粒内部的迁移仍是不可避免的。

  • [多选题]对维生素C注射液的表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BCDE
  • 可采用亚硫酸氢钠作抗氧剂

    处方中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使成偏酸性,增加稳定性

    可采用依地酸二钠络合金属离子,增加维生素C稳定性

    配制时使用的注射用水需用二氧化碳饱和

    采用100℃流通蒸汽15min灭菌


  • 查看原题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临床营养(正高) 重症医学(副高) 职业卫生(副高) 临床营养(副高) 康复医学技术(副高) 口腔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53) 口腔颌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55) 心理治疗(师)(代码:216)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外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