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

题目:ITP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解析:原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次血小板计数明显减低;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或正常,急性型患者以幼稚型增多为主,慢性型患者以颗粒型增多为主,但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MPV常增大,BT延长、血小板寿命缩短;血清中有血小板抗体,90%的患者PAIg和(或)PA-C3增高。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关于放射线损伤后淋巴细胞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出现棒状小体


  • [单选题]使纤维蛋白(原)降解的是
  • 纤溶酶


  • [多选题]临床上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特征有( )。
  • 近期有服药史

    包括免疫复合物、药物吸附、膜改变和自身免疫4种类型

    血红蛋白尿和血红蛋白血症常见

    患者常有急性发作的血管内溶血,伴有寒战,高热


  • [单选题]诊断粒细胞缺乏症的重要方法是
  • 骨髓细胞学检查


  • [多选题]铁代谢障碍性疾病有
  • 缺铁性贫血

    慢性感染性贫血

    钩虫感染性贫血

    长期痔疮出血


  • [单选题]肠杆菌科细菌与O特异性血清反应时常不出现凝集反应,可采取的方法有
  • 加热除去细菌表面抗原

  • 解析:细菌表面抗原存在时能阻断0抗原与相应抗血清的凝集作用,加热60℃,30分钟可消除Vi抗原对O抗原的阻断作用。

  • [单选题]体内抗凝血系统包括( )
  • 上述4项共同作用

  • 解析:在生理情况下,血管壁也可发生局限性损伤,也可有某些促凝物质或促血小板凝集物质进入血液,激发血管内凝血,导致纤维蛋白沉淀,但机体尚有一系列抗凝措施可以阻止凝血进行,清除活化的凝血因子或使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机体的抗凝血系统包括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单核吞噬细胞的清除功能;抗凝血酶产生;肝素的合成。

  • [单选题]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性红细胞内在缺陷的是
  •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解析: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属于获得性原因所致贫血。

  • [单选题]根据流感嗜血杆菌荚膜特征,可将其分为6个型,其中致病性最强的是( )
  • b型

  • 解析:感染嗜血杆菌有荚膜的含有特异性荚膜多糖抗原,应用特异性免疫血清作荚膜肿胀试验,可将流感嗜血杆菌分为:a、b、c、d、e、f6个血清型,其中b型最强。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老年医学(正高) 外科护理(正高) 肿瘤放射治疗学(副高) 核医学技术(副高)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8) 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7) 肿瘤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41) 心理治疗(师)(代码:216) 住院医师规培(整形外科) 药学(士)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