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20,15
题目:5, 6, 10, 9, 15, 12, ( ),( )。
解析:典型的分组数列。当数列较长或者出现两个括号时,多考虑分组数列。该题的奇、偶项分别组成公差为5和3的等差数列,故括号内应为20,15。选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关于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不作为因果关系中的原因在于它应该阻止而没有阻止事物向危险方向发展,从而引起危害结果的发生。
不作为因果关系的特殊性体现在行为人负有特定的义务为前提
铁路扳道工人不按时扳道而引起列车出轨或相撞,就构成不作为的因果关系
解析:BCD【解析】。不作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其因果关系在于:行为人负有特定的法律义务且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从而没有阻止事物向危险方向发展,最终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所以A选项不正确。
[单选题]现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公历是在1582年修订的格里高利历,它规定:公元年数被4除得尽的是闰年,但如被100除得尽而被400除不尽的则不是闰年。按此规定,从1582年至2008年共有多少个闰年?( )
104
解析:由题可知,第一个闰年是1584年,则2008-1584=424;根据闰年的定义,424÷4+1=107,而被100除得尽被400除不尽的年份有1700、1800、1900年,减去这三年,故107-3=104年。
[多选题]对于犯罪人而言,刑罚的功能表现为( )。
惩罚功能
矫正功能
教育功能 ()
解析:刑罚具有惩罚犯罪功能、矫正功能、安抚功能、威慑功能和教育功能。但是,刑罚的安抚功能是针对被害人及其家属而言的,威慑功能是针对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而言的。对于犯罪人而言,刑罚的功能表现为惩罚功能、矫正功能、教育功能。所以,选项A、B、C符合要求。
[多选题]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引礼入律、礼律进一步融合的重要时期
《曹魏律》和《晋律》都对刑罚制度进行了改革,为封建制五刑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八议、官当、服制定罪和重罪十条都属于本时期法律儒家化的重要表现
本时期首次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
解析:ABCD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引礼入律、礼律进一步融合的重要时期。故选A项。《曹魏律》和《晋律》都对刑罚进行了改革。故B项正确。本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八议、官当、服制定罪、死刑复奏和重罪十条。故C项正确。三国曹魏时期首次出现了死刑复奏制度,该制度被晋、南北朝、隋、唐沿用。
[单选题]4,5,15,6,7,35,8,9,( )
63
解析:分组数列,每三个一组,4×5-5=15、6×7-7=35、8×9-9=(63)。